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18402
教育问与答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父母必读》 2008年第12期
     小便打挺

    Q:我家宝宝7个月大。以前把他小便很听话。现在只要一把尿,他就打挺,过一会儿就尿裤子。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A:7个月的孩子,正在不断尝试着自己的能力,而他的能力也在尝试中得到迅速发展。比如,原来够不着的东西,现在通过翻、滚等动作,终于够得着了,他会很开心地摆弄着。这种被环境所吸引,努力去探索的状态,会使宝宝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调动全身的力量投入眼前的活动之中。如果宝宝正处于这种状态,我们去给他把尿,对他眼前的活动无疑是一种打扰。

    7个月的孩子,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他要尝试自己能控制多大范围。面对打扰,他自然要抗争,这也是孩子为维持自己注意方向所作的努力。

    当你把他放下来,他放松了,又很难完全投入到刚才的活动中去,并且,他的小便意识又已经被唤醒了,很快地尿出来也是非常自然的。

    另外,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憋尿能力也在增长。小的时候,可能饮水后15分钟就要尿,现在20分钟、30分钟后再尿也是有可能的。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考虑作这样一些调整:

    专注力的成长更重要很多大孩子的妈妈都在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而烦恼,这其中有一部分很可能和从小被打扰得太多、没有帮孩子养成专心“工作”的习惯有关。因此,当观察到孩子是在专心“工作”时,我们没有必要恪守“几分钟把尿一次”的信条,耐心地等待孩子专注地走完自己的“探索”之旅。和专注力的成长相比,偶尔尿湿一两次裤子也许是微不足道的。

    有技巧地转移注意力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孩子自己很难结束游戏,我们需要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边上叫一叫宝宝的名字,描述一下宝宝正在做的事情,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之中去:“宝宝可真能干,橘子皮都被你抠出一个洞了!让妈妈闻闻,什么味儿呀?”夸张的声调会吸引孩子的目光,巧妙地介入会转移游戏的方向:“哎呀,你的小手都染黄了,我们去洗洗吧。”

    先提醒,后动作孩子注意到了我们,也就给了我们引导孩子注意转移的机会。我们可以设法结束当前的游戏:“橘子皮好难剥是不是?把橘子交给姥姥,请姥姥帮忙好不好?”“不用姥姥帮忙?那宝宝可要抱住了橘子,别让它掉便盆里哟!”宝宝不会全懂你的话,但也不是全不懂。把尿时让宝宝抱着橘子,宝宝也会相对安稳地配合把尿。

    胆小的男孩?

    Q:儿子1岁9个月了。从他嘴里听到最多的字就是“怕”:听到下雨声,他会喊“怕”;看到喷泉,他会喊“怕”;有时看到一些大的物体,他也会喊“怕”。我实在觉得他不像小男子汉。另外,他也害怕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更愿待在大人怀里,这让我担心他将来缺乏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A: 1岁9个月的孩子懂得害怕,并不是坏事。他能够分辨出什么是未知的事情,对未知的事情存有戒心,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如果这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到处乱闯,妈妈的心焦恐怕不会比现在小。

    一般来说,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主动探索。孩子在家里,在没有陌生人的环境下,会不会表现得更放得开一些呢?

    另外,孩子的语言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最初,成人可能会把任何引起孩子情绪紧张退缩的场景都冠之以“怕”。然后,为了安全,成人也许会这样对孩子说:“别动!有电,怕怕!”“怕”此时也就成为我们限制孩子行动的指令。

    在胆小的孩子家中,我们往往也会找到对孩子安全充满担心的养育者。他/她谨慎地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异动便会发出禁令,用夸张的声音告诉孩子,动不得!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因为他无法预料哪些举动会遭禁止。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判断,而专看成人的脸色行事。

    因此,要改变孩子的状态,首先还要从父母做起:

    设置安全的探索环境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家居布置,在孩子可能触及的地方,把所有不宜让孩子抓、翻、碰的物品都藏起来,抽屉也加上安全童锁。这样做虽然麻烦,但是你可以少和孩子说很多个“不”,你那放松的心情也会传递给孩子的!

    拥有安全的心理环境比如,需要较长时间和孩子分离时,不要悄悄溜走,一定要和孩子说明白:“一会儿爸爸妈妈就会回来。”并且用你的行动证明你说话算数。不要用“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不理你了”这类语言来吓唬孩子。

    老环境,新朋友邀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双方都有父母在,孩子会比较安心、放松。这么大的孩子更多的是平行游戏或相互模仿,最好给孩子准备相同的玩具。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新环境,慢放手在新环境中,父母不必急于把容易紧张的孩子推出去。当我们自己也以一颗童心去嬉戏时,快乐就会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慢慢展开。在新环境中,大手拉小手,一起去探索,我们会欣赏到很多孩子独特的视角。

    当孩子“见多识广”时,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将是另一门安全课:怎样才能不跑丢!

    脾气大?

    Q:我的儿子3岁1个月大。好一段时间都有这样的现象:总是让人站着抱着他,我们不这样做,他就会哭很长时间;晚上睡觉时被子没有铺展他就发脾气。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A: 在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中,有一个维度是适应性。有的孩子适应性比较强,很容易适应新环境、新食物、新的照料者,并且能较快地融入身边小伙伴们的小团体中去;有的孩子适应性比较差,换个奶粉要有好几天不好好吃东西,换个保姆要发好多天脾气,换个新环境要好久不能入睡……

    在孩子的气质特征中,还有一个维度是敏感性。有的孩子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对气味、口味、温度等的变化都不太在意,和小朋友游戏时也大大咧咧,当然也就更不会注意到别人的情绪了。有些孩子却对环境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灵敏的鼻子能捕捉住淡淡的花香,衣领上的标签会让他难以忍受,周围人的脸色更逃不过他的眼睛……

    也许你的孩子正是那种适应性比较差同时又比较敏感的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特征,使你的孩子显得比较难养。

    孩子的这种气质特征往往能“训练”出一个敏感的养育者。哭声一起,养育者便会尝试用各种方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敏感的孩子当然也很快会发现哭声的指挥作用。于是,他的经验告诉他,任何不满,只有一种表达最有效:哭!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让我们试试看:

    找优点敏感性高的孩子,对形状、色彩、音乐的分辨力可能都比较强,无论学什么,都能很快分辨出细节的变化,与人交往时也善于察言观色,善解人意。适应性差的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往往会坚持下去,环境中的一些不良诱惑对他们的影响力相对要弱得多。孩子的这些特点你是否希望他保持下去呢?

    更耐心对待敏感的孩子,父母也要善于体会他的心情,说话要格外谨慎。比如:“你不喜欢穿这件衣服,是领子有点扎吗?”单纯地说“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大”,而不具体化解各种原因,可能真培养出一个脾气大的孩子来。

    教技能敏感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会太差。我们要尽早培养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当孩子为了某些感觉不适而哭闹时,如果我们找到了原因,不要简单动手解决了事,而要用语言把问题描述出来,并教给孩子描述问题的方法:“是被子不平整吗?要我帮你展平?下次你就说‘爸爸,展展被子’!其实,也许你自己就有办法弄平整。”

    哭无效3岁的孩子会说很多话了,引起他不满的原因也会越来越复杂难猜。成人要改变已经习惯的应答方式,更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放缓对孩子哭的理解,让孩子觉得说更有效。

    渐脱敏分辨力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但由于过度敏感,而难于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则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加以克服。,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