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737
30年,是什么从未改变?(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父母必读》2010年第4期
     孙云晓认为,在幼儿园阶段把教育理解为增加知识或技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他提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注意力,这些才是孩子未来打开世界的通道。

    9留下吸收知识的空间

    现在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的越多越好,让他学得越多越好,对于这一点,刘丹表示理解,但同时她告诉我们,恰恰是这种做法会使孩子产生窒息感。就像是你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放在房间里,把每一个角落占满了,却偏偏没有给他留读书的地方,那么他永远没有办法、没有空闲去把书里的知识、信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过久的窒息感最终会扼杀孩子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

    心理学研究还认为,大脑的神经细胞非常多,但是它只有一小部分在用,大部分都好像是在闲置,但闲置的那部分并不是没用,它就是用来加工、缓冲的,如果没有这部分空闲的空间,大脑就不能被很好地使用。

    现在这个社会,学知识已经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想学就能学到,所以更要强调的是怎么用。就像现在我们担心的不是孩子吃不饱,而是担心他吃得过度、消化不良的问题。同样道理,在教育上,我们也要更多地考虑,现在我们给孩子的是不是太多,是不是已经多到让他没有吸收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的地步了?

    王甘:“有了积极心态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尝试过有意义的生活。”

    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未来的生活有信心去把握,这可能是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最佳环境。

    幸福感,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追求

    到底是什么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学了很多的知识,不一定能够让人有幸福感;有很多的钱,也不一定使人有幸福感;那些在所有人眼里最成功的人,也会说,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过幸福。

    最后,心理学研究还是认定:一个人内心的那种可以自由地做决定、自由地探索的感觉,才是幸福感的源泉!其次,还要有所贡献,所谓贡献就是指能做些什么可以使这个世界有一些改变,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变化。如果孩子能体会到这种贡献,也是获取心灵自由的方式。

    因此,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教育核心。

    我们的幸福宣言

    1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生活方式将更加趋向多元化。孟迁拿自己举例:“如果倒退15 年,我说自己是亲子教育工作者,别人可能会以为我是家庭教师。”比起过去,孩子的未来更是拥有多种可能。除了传统的“白领”之路以外,经营网店、点菜师、砍价师、策划师……时代像一座大楼,孩子有很多的角落和方向可以装点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下父母的心态普遍比较“紧”,或者说焦虑,都想往一条船上挤的感觉。但实际上,未来孩子的天地很广阔,每个人都会有立足之地,有这个信心就不用担心错过某条船。

    “未来孩子将有更多的船可以上,只要保证孩子的生命力,就什么也不用愁。”孟迁强调。

    2职业规划要“三结合”

    身为职业咨询师,庄明科最常被父母问到的问题是孩子学哪个专业将来好找工作,赚钱多,社会地位高。他认为这些都是职业外在的东西,真正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意义感的其实是职业内在的部分,比如职业的性质、每天工作的内容等等。有些工作外表看起来不错,收入也高,但是整天很忙很累,对于希望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来讲,就是一种痛苦。

    孩子在规划未来时,做好“三结合”:既要考虑当下的幸福,又要考虑未来的意义,还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天赋。

    3现在的幸福让孩子有持久的动力去追求未来

    很多父母习惯于传达给孩子这样的理念: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在我们的采访中,持有“推迟幸福论”的父母也不在少数:“现在苦一点儿,上了中学就熬出来了!”“考完级就好了!”“上了大学就解脱了……”“未来有出息”和“现在幸福”真是两个绝缘体吗?

    其实,人是可以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寻找到平衡的,现在的快乐是追求未来最好的动力。如果孩子对当前的“砖瓦”没有兴趣,不能沉浸于其中,未来的“高楼大厦”也就根基不稳。

    当然,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并不意味着放弃成功。真正的智者会在努力追求成功的同时,又享受当下。庄明科这样举例:“就好像人们在努力登顶的过程中,享受整个登山的过程,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我索性不爬山了,就坐下来享受吧,那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4做一对快乐而自然的父母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幸福,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刘丹在多年从事家庭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什么对孩子更好,这和给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无关,只跟父母自己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有关!当父母自己能够很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等于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如果你自己很拧巴,对自己很不接受,总在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孩子就有了拧巴的父母,他的人生也就是拧巴的。接受自己,孩子也就觉得生活是蛮爽快、轻松的。举个例子,跟孩子发火时,有人会按捺不住自己,跟孩子一通嚷嚷;有的人就认为绝不能对孩子大声喊叫,宁可自己跑到外边踢墙发泄。其实这两种状态并没有对错,只是看你接受哪一种了。如果你是按捺不住自己的人,却偏要不接受自己的状态而学习别人苦苦压抑自己,那么就会很拧巴,孩子也会更多地体会到你的拧巴。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被父母责骂的经历,甚至挨过打,却没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和父母的关系依然很亲密。

    想给孩子好的家庭生活,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不是孩子,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孩子喜欢的。那什么是真的?最真实的就是父母自己要快乐地生活。你快乐不快乐,那才真是自己的事,是最有确定权的事,和别人无关。只要每一个家庭里的父母自己生活得轻松、快乐,尊重自己,孩子就有了快乐的父母和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不妨多想想担心的背后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更有这种外表上光鲜上的成就,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加幸福?真正理智的父母是希望孩子幸福的。当然,幸福的孩子并不代表没有焦虑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度过这些不顺心的时刻。

    结语:

    在《父母必读》200 期生日的时候,我们曾接到这样一位父亲的来信:

    小时候,记得有一天,一对夫妇来家,拜托在书店工作的父亲帮忙买一本《父母必读》。后来父亲弄到了一本,夫妇俩千恩万谢地走了,还给了我一袋糖。当时我无法理解,为了一本32 开的小册子,居然还要走“后门”!

    而今,当我成为一名父亲和读者时,顿然明白了一切。

    我对妻说:“把我们所有的《父母必读》都保存下来,多年后,当它500 期生日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咪沙会成为一个新娘。把这些书作为礼物送给她,她一定会喜出望外!是啊,每个父母都应当看《父母必读》,而且我深信,只要有未来的父母不断地诞生,那么《父母必读》也必将永存!就让我们这些现在的父母和未来的父母们共读吧!

    感谢这位父亲对《父母必读》的信任与期许。从看到这封信到今天,又有将近200 期过去了,《父母必读》的每一代编辑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而500 期,也正好是《父母必读》的40 岁生日,那时候,和这位咪沙小姑娘同龄的孩子们会成为新一代的父母,希望到那时,他们依旧会把《父母必读》当成最珍贵的礼物。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