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管教”有问题吗?
很多父母都有过面对孩子束手无策,甚至怒目相向的经历。丁丁妈妈真实地记录下和丁丁“母子对决”的场景,孟迁老师为我们逐条分析,给出可行的教养建议。
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丁丁有很多优点,比如爱探索、纯真、对权威不盲从,但是也有让妈妈很担心的地方,比如不合群、任性、不容易沟通、脾气大……
故事是丁丁妈在和丁丁参加一次活动后整理出来的。在每一段故事后,孟迁老师都给出了设身处地的分析和指导。孟迁老师和丁丁妈曾多次一起参加活动,对丁丁母子俩的了解使他的分析更有实效价值。
第一幕 海岛失踪
丁丁妈记录:前不久,我和丁丁一起参加了一个在海岛上举办的亲子活动营。晚会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陆续来了,唯独丁丁“失踪”!我和一名工作人员到处去找他,半小时后,终于在海滩上发现他拿着新买的象棋摆得浑然不知周围的变化。
找到丁丁后, 我问他:“你没有发现营地的人都不见了吗?”丁丁说:“不知道呀。” 我晕……
专家分析:
1.我不会“晕”,了解到现实是如此而已。我们可以来体会下面两句话的不同:A 你怎么能这样? B 哦,你原来是这样。
前者的情绪是抵触,很容易导致指责;后者是了解,接下来就是怎么应对这个现实。固然,孩子在晚上脱离大家,而且周围有很多陌生的旅游者,作为妈妈肯定是很揪心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个“揪心”呢?我们把担心孩子走失的恐惧化为愤怒教训孩子一顿,还是也有其他选择?
2.如果我在现场,我会先和丁丁一起玩一会儿象棋,如果不能一下子玩到一起,就问或者看他怎么玩。这个环节是“和孩子在一起”,如果我们真心这么做而不是总想着教导孩子符合活动的规定或者安全意识,就会让孩子感到爱。
孩子的心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教导就容易了;相反,没有这个爱,孩子就不容易真正地接受我们的教导,无论我们的教导多么“应该”,出于多好的动机。
当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才有心听我们的声音,我们才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第二幕 丁妈反思
丁丁妈记录:每次我冷眼旁观,总是发现丁丁不合群。我心里一直都很着急(应该是焦虑),但他倒毫不为此所困,自得其乐。我知道做父母需要宽容、宽容再宽容,但自己是个急脾气的人,很多时候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恶性,会劈头盖脸地训他。
专家分析:
1.自得其乐,是一种很不错的状态,这至少说明孩子很有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能满足自己,这都是很好的,应该高兴才对。怎样引导孩子社会化是另一个问题,一码是一码,无需混在一起,把这看成影响孩子合群的障碍。
2.宽容不是态度,而是对事情的一种理解。对孩子宽容并不是人们努力出来的,而是真得看到孩子本身的优势,愿意循序渐进地进行必要的教导,才不会因为一时一事就特别着急。每一个着急背后都是一个害怕,当我们发现原来根本用不着怕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3.急脾气不总是坏事,会比较有执行力,有效率。别把自己的特点和状态称为“恶性”,你已经是出于爱而在努力了,尽管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和改变,但这种真诚和强烈的愿望很值得尊重与欣赏。
劈头盖脸当然不好,能意识到,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我们再成长一点,会发现这是不必要的。
第三幕 车站掉队
丁丁妈记录:第二天活动结束,我们一行人(5大5 小)来到公交车站,打算坐车去码头。丁丁鞋内有沙,坐在站台上就脱鞋、倒沙子。车站人实在太多,恐怕无法挤上车,大家决定改为走着去码头。
我催促丁丁一起走去码头,他毫无反应,还在不紧不慢地清理着他的鞋。我一气,转身和其他人走了。心里希望他发现大家走了,可以尽快赶上来。
但是转弯都走出百来米,还不见丁丁。我心里那个烦躁呀,真丢了可怎么办?我又转身回去,丁丁见到我,大叫:“车来了,快上车!”
我晕,他根本就没听进去我们改为徒步去码头!我当即吼他:“你听见我们说走去码头了吗?你用心听听别人说的话,好不好?你要去适应这个世界, 不可能世界来适应你。”丁丁听了立马垂头丧气地跟我走,就这样还拖拖拉拉地掉在后面好远。
小结:
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把孩子的情况作为事实来探究,还是作为错误或者不足来批评和要求,会导致我们的情绪、做法和效果大相径庭。前者可以帮助我们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父母强烈的情绪和期望背后,常常有自己未了的心愿,如果能了解、处理好内在的心愿,才有可能避免过多的焦虑和渴求,心平气和地了解和应对孩子的情况。
编辑/ 申艳(shenyan@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10年第4期 (孟 迁)
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丁丁有很多优点,比如爱探索、纯真、对权威不盲从,但是也有让妈妈很担心的地方,比如不合群、任性、不容易沟通、脾气大……
故事是丁丁妈在和丁丁参加一次活动后整理出来的。在每一段故事后,孟迁老师都给出了设身处地的分析和指导。孟迁老师和丁丁妈曾多次一起参加活动,对丁丁母子俩的了解使他的分析更有实效价值。
第一幕 海岛失踪
丁丁妈记录:前不久,我和丁丁一起参加了一个在海岛上举办的亲子活动营。晚会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陆续来了,唯独丁丁“失踪”!我和一名工作人员到处去找他,半小时后,终于在海滩上发现他拿着新买的象棋摆得浑然不知周围的变化。
找到丁丁后, 我问他:“你没有发现营地的人都不见了吗?”丁丁说:“不知道呀。” 我晕……
专家分析:
1.我不会“晕”,了解到现实是如此而已。我们可以来体会下面两句话的不同:A 你怎么能这样? B 哦,你原来是这样。
前者的情绪是抵触,很容易导致指责;后者是了解,接下来就是怎么应对这个现实。固然,孩子在晚上脱离大家,而且周围有很多陌生的旅游者,作为妈妈肯定是很揪心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个“揪心”呢?我们把担心孩子走失的恐惧化为愤怒教训孩子一顿,还是也有其他选择?
2.如果我在现场,我会先和丁丁一起玩一会儿象棋,如果不能一下子玩到一起,就问或者看他怎么玩。这个环节是“和孩子在一起”,如果我们真心这么做而不是总想着教导孩子符合活动的规定或者安全意识,就会让孩子感到爱。
孩子的心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教导就容易了;相反,没有这个爱,孩子就不容易真正地接受我们的教导,无论我们的教导多么“应该”,出于多好的动机。
当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才有心听我们的声音,我们才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第二幕 丁妈反思
丁丁妈记录:每次我冷眼旁观,总是发现丁丁不合群。我心里一直都很着急(应该是焦虑),但他倒毫不为此所困,自得其乐。我知道做父母需要宽容、宽容再宽容,但自己是个急脾气的人,很多时候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恶性,会劈头盖脸地训他。
专家分析:
1.自得其乐,是一种很不错的状态,这至少说明孩子很有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能满足自己,这都是很好的,应该高兴才对。怎样引导孩子社会化是另一个问题,一码是一码,无需混在一起,把这看成影响孩子合群的障碍。
2.宽容不是态度,而是对事情的一种理解。对孩子宽容并不是人们努力出来的,而是真得看到孩子本身的优势,愿意循序渐进地进行必要的教导,才不会因为一时一事就特别着急。每一个着急背后都是一个害怕,当我们发现原来根本用不着怕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3.急脾气不总是坏事,会比较有执行力,有效率。别把自己的特点和状态称为“恶性”,你已经是出于爱而在努力了,尽管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和改变,但这种真诚和强烈的愿望很值得尊重与欣赏。
劈头盖脸当然不好,能意识到,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我们再成长一点,会发现这是不必要的。
第三幕 车站掉队
丁丁妈记录:第二天活动结束,我们一行人(5大5 小)来到公交车站,打算坐车去码头。丁丁鞋内有沙,坐在站台上就脱鞋、倒沙子。车站人实在太多,恐怕无法挤上车,大家决定改为走着去码头。
我催促丁丁一起走去码头,他毫无反应,还在不紧不慢地清理着他的鞋。我一气,转身和其他人走了。心里希望他发现大家走了,可以尽快赶上来。
但是转弯都走出百来米,还不见丁丁。我心里那个烦躁呀,真丢了可怎么办?我又转身回去,丁丁见到我,大叫:“车来了,快上车!”
我晕,他根本就没听进去我们改为徒步去码头!我当即吼他:“你听见我们说走去码头了吗?你用心听听别人说的话,好不好?你要去适应这个世界, 不可能世界来适应你。”丁丁听了立马垂头丧气地跟我走,就这样还拖拖拉拉地掉在后面好远。
小结:
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把孩子的情况作为事实来探究,还是作为错误或者不足来批评和要求,会导致我们的情绪、做法和效果大相径庭。前者可以帮助我们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父母强烈的情绪和期望背后,常常有自己未了的心愿,如果能了解、处理好内在的心愿,才有可能避免过多的焦虑和渴求,心平气和地了解和应对孩子的情况。
编辑/ 申艳(shenyan@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10年第4期 (孟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