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热伤风
夏季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家通常称为热伤风。孩子患了热伤风,常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黄鼻涕,咳嗽,咽喉、舌尖发红,有时还会出现咽痛,扁桃体疼痛。
退热药
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让他多喝温水,帮助散热,也可以用洗温水澡等方法做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8.5℃时,要给他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最常用的儿童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首选药。4~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布洛芬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4次。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超高热但退热效果不好时,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一些中药制剂如柴黄颗粒、柴桂退热口服液、羚羊角颗粒,有发汗解表退热的功能,对轻度发热有效。
清热解表的中成药
一些中成药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服用。
●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咽痛、扁桃腺肿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既能够解除表症,同时还有助消化作用的中成药,如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颗粒、王氏保赤丹等。
● 如果孩子有食滞、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则可选用午时茶颗粒。
● 孩子出现暑热、口渴的症状,可以选择金银花露口服液。暑热便秘、口渴心烦可用导赤丸,不过不满1周岁的孩子不宜服用。
热伤风的食疗方法
热伤风除了吃药外,还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辅助治疗。
竹叶苹果水鲜竹叶加菊花、苹果一起煮水,能清热、平燥、去火,对疾病恢复有帮助。
荷叶粥鲜荷叶洗干净后切成碎末,与粳米一起同煮成荷叶粥,对孩子疾病恢复、脾胃健康都有好处。
芡实饮用芡实煮水给孩子喝,可以去湿、开胃。
西瓜汁将西瓜去子取瓤,榨汁服用。
三花汤白菊花15克,金银花20克,白扁豆花15克,加水煎汤代茶饮。
三汁饮柠檬汁、葡萄汁、鲜橘汁。三汁等量,加温开水等量,放凉饮用。
绿豆稀粥绿豆20克,粳米30克。先将绿豆煮沸,待稍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加适量冰糖食用。
特别提醒
● 孩子感冒发热多为病毒感染,虽然体温会反复升高,但只要一退热,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这种情况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孩子持续发热,状况越来越差,有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不吃、尿量减少、呕吐或呼吸频率增快等,可能为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 一些感冒药中含有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如果同时服用几种药,很容易引起药物过量,使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显,还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所以,不要同时让孩子吃几种作用相同或类似的感冒药。, 百拇医药(张新萍)
退热药
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让他多喝温水,帮助散热,也可以用洗温水澡等方法做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8.5℃时,要给他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最常用的儿童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首选药。4~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布洛芬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4次。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超高热但退热效果不好时,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一些中药制剂如柴黄颗粒、柴桂退热口服液、羚羊角颗粒,有发汗解表退热的功能,对轻度发热有效。
清热解表的中成药
一些中成药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服用。
●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咽痛、扁桃腺肿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既能够解除表症,同时还有助消化作用的中成药,如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颗粒、王氏保赤丹等。
● 如果孩子有食滞、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则可选用午时茶颗粒。
● 孩子出现暑热、口渴的症状,可以选择金银花露口服液。暑热便秘、口渴心烦可用导赤丸,不过不满1周岁的孩子不宜服用。
热伤风的食疗方法
热伤风除了吃药外,还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辅助治疗。
竹叶苹果水鲜竹叶加菊花、苹果一起煮水,能清热、平燥、去火,对疾病恢复有帮助。
荷叶粥鲜荷叶洗干净后切成碎末,与粳米一起同煮成荷叶粥,对孩子疾病恢复、脾胃健康都有好处。
芡实饮用芡实煮水给孩子喝,可以去湿、开胃。
西瓜汁将西瓜去子取瓤,榨汁服用。
三花汤白菊花15克,金银花20克,白扁豆花15克,加水煎汤代茶饮。
三汁饮柠檬汁、葡萄汁、鲜橘汁。三汁等量,加温开水等量,放凉饮用。
绿豆稀粥绿豆20克,粳米30克。先将绿豆煮沸,待稍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加适量冰糖食用。
特别提醒
● 孩子感冒发热多为病毒感染,虽然体温会反复升高,但只要一退热,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这种情况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孩子持续发热,状况越来越差,有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不吃、尿量减少、呕吐或呼吸频率增快等,可能为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 一些感冒药中含有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如果同时服用几种药,很容易引起药物过量,使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显,还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所以,不要同时让孩子吃几种作用相同或类似的感冒药。, 百拇医药(张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