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与答
多大上英语早教班?
Q:我们家里大人英语都不是很好,但又想让孩子早点接触英语。请问专家,孩子多大可以上英语早教班?应该如何挑选英语早教班?
A:尽管宝宝在1岁前后才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但语言学习过程早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
英语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
学者一般将三四岁前视作母语发展的敏感期。研究发现,如果婴儿在9个月时母语化程度越高,那么他3岁时的语言能力也越强。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儿童基本具备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在正式开始进行英语学习之前,给儿童听一些优美的经典英语童谣,或者是看一些适龄的、优秀的英语动画片,对于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及语感是有帮助的。
, http://www.100md.com
选什么样的英语早教班?
儿童学习英语也应遵循母语的发展规律:以儿童为中心,以语言沟通能力为基础,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因此对于儿童英语早教班来说,首先最好是小班教学,儿童年龄越小,师生比应该越大,这样老师才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并与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其次,老师应该有比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乐于沟通,并且对儿童的情绪、愿望和需要比较敏感,这样才能将英语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英语学习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有意义而充满乐趣的活动。另外,教学形式应丰富多彩,英语歌曲、故事、童谣、诗歌、表演和游戏等形式穿插进行,不仅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可以巩固儿童的记忆,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注重对拼读技能的训练,使儿童掌握单词的语音结构特点及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词汇的能力及阅读能力的发展。(陈萍)
拿倔女儿没办法
, 百拇医药
Q:女儿 3 岁了,属于个性很强的小孩。在幼儿园老师帮她扎辫子,扎一次她扯一次,还说:“我就不要你扎,我要回家阿婆扎。”据老师说,上课时她完全不受控制,想走站起来就走,根本不理会老师在上课,自己到另一个房间玩,但老师问她上课的内容她也能全答出来。在家会故意捣乱 :我们在吃瓜子,她过来手一挥全部弄到地上 ;家里叠好的衣服她走过去一下全拉散到地上,然后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诸如此类,很让人头疼,我该怎么办呢?
A:倔脾气的孩子一般比较敏感,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在言语上要格外注意,不要太使用负面的词汇。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好好听讲,可能是因为她都会了,所以觉得没必要再好好听课。孩子在家里故意捣乱的行为,可能表明孩子需要由此获得你们的注意和关注,即使是批评,也是一种关注。相信在她故意捣乱之后,所有家庭成员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在她身上,此时她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你们的关注强化了她的捣乱行为。
从现在开始,家长平时可以经常与孩子多些身体接触。如果孩子在家又出现你所描述的故意捣乱行为,大家可以不理睬她,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或者让孩子一个人待着,这样孩子的行为就没有得到强化,长久坚持下去,她的行为会消减。你也可以请幼儿园的老师配合这种应对方式,让幼儿园的老师平时多关注孩子,但不要在孩子发生捣乱行为时才去关注,如果她在学校发生捣乱行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老师可以忽视她。
, http://www.100md.com
咬指甲会遗传吗?
Q:女儿上中班,最近突然开始爱咬指甲了,之前没有这种习惯。她说不是跟别人学的,就是自己想咬。小家伙答应以后不再咬了,可昨天发现指甲又秃了。难道这个也遗传?她爸也爱咬指甲。怎样改掉这个习惯呢?
A:宝宝咬指甲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活动方式,是婴儿期习惯的延续,一般咬指甲现象多发生在内向、羞怯、安静的孩子身上。当他们独处或不安时,不是哭闹,也不是将注意力投向外界,而是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产生兴趣或是缓解焦虑,通过自体满足来获得安慰。
咬指甲的可能
对于咬指甲,早期的观点认为是宝宝在婴儿期因为饥、渴等生理需要而形成的不良习惯。后来,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当幼小的孩子感觉到寂寞、孤独、焦虑时,就会表现出对自己身体某一部位格外执着的关注。手指作为人体活动中最便于接触的一部分,容易成为宝宝关注的首选部位。另外,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手指具有替代意义——代表宝宝与亲密关系之间的依恋需要。父母要多给孩子感情上的关注,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减少宝宝情绪不宁的感觉,手指就不容易成为转移性客体了。
, 百拇医药
情绪会传染
说到遗传性,心理学的解释不同于单纯的生物学解释。应该说具有遗传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不是特指宝宝的咬指甲的动作,而是神经类型或者说气质特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遗传性使两代人之间更容易发生同样的行为反应。
关注幼儿园生活
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幼儿园里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她可能不太懂得怎样去应对。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化解问题,有利于孩子情绪平稳,减少咬指甲行为。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身上的一些咬指甲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缓解和消失。
改变的方法
想要改变,要记得不要刻意让孩子放弃这一行为,而是要引导她减少对手指的关注。
不要斥责 强行令其改变不太可能。另外,阻止会破坏了宝宝内心的安适,反倒让其焦虑不安。
不要过分关注 关注等于是在强化孩子的行为。
“占用”双手 当看到孩子咬指甲时,父母最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玩具,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用可玩的物品“占用”其双手,孩子就没有机会对手指发生兴趣了,于不经意中“忘掉”吮吸自己的手指,从而达到淡化和改变的目的。(李建茹), http://www.100md.com
Q:我们家里大人英语都不是很好,但又想让孩子早点接触英语。请问专家,孩子多大可以上英语早教班?应该如何挑选英语早教班?
A:尽管宝宝在1岁前后才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但语言学习过程早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
英语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
学者一般将三四岁前视作母语发展的敏感期。研究发现,如果婴儿在9个月时母语化程度越高,那么他3岁时的语言能力也越强。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儿童基本具备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在正式开始进行英语学习之前,给儿童听一些优美的经典英语童谣,或者是看一些适龄的、优秀的英语动画片,对于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及语感是有帮助的。
, http://www.100md.com
选什么样的英语早教班?
儿童学习英语也应遵循母语的发展规律:以儿童为中心,以语言沟通能力为基础,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因此对于儿童英语早教班来说,首先最好是小班教学,儿童年龄越小,师生比应该越大,这样老师才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并与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其次,老师应该有比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乐于沟通,并且对儿童的情绪、愿望和需要比较敏感,这样才能将英语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英语学习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有意义而充满乐趣的活动。另外,教学形式应丰富多彩,英语歌曲、故事、童谣、诗歌、表演和游戏等形式穿插进行,不仅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可以巩固儿童的记忆,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注重对拼读技能的训练,使儿童掌握单词的语音结构特点及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词汇的能力及阅读能力的发展。(陈萍)
拿倔女儿没办法
, 百拇医药
Q:女儿 3 岁了,属于个性很强的小孩。在幼儿园老师帮她扎辫子,扎一次她扯一次,还说:“我就不要你扎,我要回家阿婆扎。”据老师说,上课时她完全不受控制,想走站起来就走,根本不理会老师在上课,自己到另一个房间玩,但老师问她上课的内容她也能全答出来。在家会故意捣乱 :我们在吃瓜子,她过来手一挥全部弄到地上 ;家里叠好的衣服她走过去一下全拉散到地上,然后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诸如此类,很让人头疼,我该怎么办呢?
A:倔脾气的孩子一般比较敏感,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在言语上要格外注意,不要太使用负面的词汇。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好好听讲,可能是因为她都会了,所以觉得没必要再好好听课。孩子在家里故意捣乱的行为,可能表明孩子需要由此获得你们的注意和关注,即使是批评,也是一种关注。相信在她故意捣乱之后,所有家庭成员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在她身上,此时她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你们的关注强化了她的捣乱行为。
从现在开始,家长平时可以经常与孩子多些身体接触。如果孩子在家又出现你所描述的故意捣乱行为,大家可以不理睬她,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或者让孩子一个人待着,这样孩子的行为就没有得到强化,长久坚持下去,她的行为会消减。你也可以请幼儿园的老师配合这种应对方式,让幼儿园的老师平时多关注孩子,但不要在孩子发生捣乱行为时才去关注,如果她在学校发生捣乱行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老师可以忽视她。
, http://www.100md.com
咬指甲会遗传吗?
Q:女儿上中班,最近突然开始爱咬指甲了,之前没有这种习惯。她说不是跟别人学的,就是自己想咬。小家伙答应以后不再咬了,可昨天发现指甲又秃了。难道这个也遗传?她爸也爱咬指甲。怎样改掉这个习惯呢?
A:宝宝咬指甲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活动方式,是婴儿期习惯的延续,一般咬指甲现象多发生在内向、羞怯、安静的孩子身上。当他们独处或不安时,不是哭闹,也不是将注意力投向外界,而是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产生兴趣或是缓解焦虑,通过自体满足来获得安慰。
咬指甲的可能
对于咬指甲,早期的观点认为是宝宝在婴儿期因为饥、渴等生理需要而形成的不良习惯。后来,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当幼小的孩子感觉到寂寞、孤独、焦虑时,就会表现出对自己身体某一部位格外执着的关注。手指作为人体活动中最便于接触的一部分,容易成为宝宝关注的首选部位。另外,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手指具有替代意义——代表宝宝与亲密关系之间的依恋需要。父母要多给孩子感情上的关注,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减少宝宝情绪不宁的感觉,手指就不容易成为转移性客体了。
, 百拇医药
情绪会传染
说到遗传性,心理学的解释不同于单纯的生物学解释。应该说具有遗传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不是特指宝宝的咬指甲的动作,而是神经类型或者说气质特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遗传性使两代人之间更容易发生同样的行为反应。
关注幼儿园生活
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幼儿园里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她可能不太懂得怎样去应对。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化解问题,有利于孩子情绪平稳,减少咬指甲行为。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身上的一些咬指甲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缓解和消失。
改变的方法
想要改变,要记得不要刻意让孩子放弃这一行为,而是要引导她减少对手指的关注。
不要斥责 强行令其改变不太可能。另外,阻止会破坏了宝宝内心的安适,反倒让其焦虑不安。
不要过分关注 关注等于是在强化孩子的行为。
“占用”双手 当看到孩子咬指甲时,父母最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玩具,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用可玩的物品“占用”其双手,孩子就没有机会对手指发生兴趣了,于不经意中“忘掉”吮吸自己的手指,从而达到淡化和改变的目的。(李建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