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宝宝也有“节后综合征”!(1)
一过完春节,医院里的小病号就多起来了。从医生嘴里听到“节后综合征”这个词,家长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啊?还有这种说法啊!有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与节日相生相伴的“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的医学诊断名称,不过是人们对春节等长假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的调侃。
你知道吗?“节后综合征”并非是成人专利,成人们出现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不适也会出现在宝宝身上,甚至比成人更明显,可不要忽视了噢!
遭遇“节后综合征”的宝宝什么样?
宝宝的“节后综合征”表现与成人大同小异,比较
典型的有以下表现:
长假过后不愿意去幼儿园
情绪多变、爱哭闹
晚上入睡困难、早晨又不愿起床
夜间睡眠不安,频繁出现夜惊、梦魇
吃饭没胃口
此外,由于宝宝抵抗力弱,长假后生理不适的表现要比成人明显,长假后患上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宝宝并不少见。
“节后综合征”,病因在这里!
造成宝宝“节后综合征”的原因与成人相同,主要是因长假期间生活方式改变太大所致。
作息时间出问题了
长假期来了,宝宝们的作息时间也被人为地打乱了。家长睡懒觉、打游戏、看电影时,宝宝也常会黏着爸妈不肯早早休息,以至正常的作息完全被打乱了,很容易导致宝宝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当宝宝休息不好时,抵抗力便会降低,自然变得容易生病。
饮食没有节制了
长假来了,宝宝常会跟着大人迎来送往,出席各种聚会场合,平时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被打乱了,饮食无节制会增加胃肠负担,宝宝很容易患上胃肠疾病。
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了
长假期间,宝宝经常会跟着父母走亲访友或者在家中宴请款待亲友,甚至举家外出旅游,随着外出活动的增多,宝宝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患病的概率。
情绪低落导致免疫力下降了
长假期间,宝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增多,可以和父母一起享受比平日生活要丰富、快乐的生活。而父母和亲友在节日期间也可能对宝宝比较娇宠。当假期结束,生活又回归常态后,宝宝难免有失落感,心理上一时难以调整,以致情绪低落,而低落的情绪会使宝宝抵抗力降低,从而生病。
谢绝“节后综合征”,准备工作要做在前面
虽说造成“节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长假期间的生活不规律,但预防“节后综合征”却需要家长从节前着手做好功课。
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对宝宝来说,对于假期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家长要告诉宝宝什么是假期,尤其是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宝宝为什么放假,放几天假,假期里的家庭计划等,让宝宝对假期有美好的向往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预见假期是有时间限制的,明白假期过后便会回归到日常生活状态。
假期别安排太满
为了让宝宝能够在节后更快地回归日常生活状态,父母在节前安排假日活动时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并尽量先紧后松,比如,长假期间计划带着宝宝一起长途旅行的,应该安排在节日的第1~2天就出发,而且不要满打满算,整个长假都在外,起码应该在假期结束前的1~2天回到家,以便让宝宝有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假期后患病的准备
即使父母照顾周全,但因假期生活与日常生活差异较大,节后宝宝生病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对此,父母在安排自己节后的工作和生活时应有一定的弹性,万一宝宝有不适时可以方便在家照顾。
节日生活巧安排,与“节后综合征”说再见
“节后综合征”会导致宝宝各种不适,为此,家长在陪同宝宝尽情享受节日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应更科学地做好预防工作,尽全力避免宝宝患上“节后综合征”。
适宜的时间提醒
节日期间,家长应善意提醒宝宝假期还剩下多少天,特别是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宝宝,在临近假期结束时,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宝宝明天、后天就该回幼儿园了。父母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回忆一下幼儿园的老师、好朋友,想象一下和幼儿园老师、小朋友再次会面时的快乐场景,让宝宝在心理上做好回归的准备和期待。切忌在假日期间以“不听话就送你回幼儿园”“过几天回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等的言语来威胁宝宝,让宝宝对回幼儿园出现排斥心理。
科学安排睡眠时间
在长假期间可能因为外出等原因,很难让宝宝完全保持原来的作息时间,但家长应尽量让宝宝保持原有的睡眠习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到假期最后1~2天,要提前让宝宝恢复正常作息时间,也就是按照平时习惯的时间表让宝宝上床、起床,特别是起床时间一定要恢复常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宝宝一天的生活。
如果宝宝在长假前几天睡得不太好,可以提前上床,或延长午睡时间,但不能任由宝宝早上赖床。
安排好吃饭时间和膳食搭配
长假期间,宝宝的饮食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不是零食吃得过多便是荤腥油腻吃得过多,家长应该注意节日期间尽量减少零食对宝宝的诱惑,除鼓励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达到膳食平衡外,在假期最后1~2天的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并且最好在家吃饭,避免外出用餐。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的关注点应放在吃饭的时间和膳食搭配上,至于吃不吃、吃多少,可以让宝宝自己决定。
小链接
夜惊&梦魇
一般来说,宝宝夜间睡眠哭闹,分为夜惊和梦魇。, 百拇医药(盛晓阳)
“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的医学诊断名称,不过是人们对春节等长假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的调侃。
你知道吗?“节后综合征”并非是成人专利,成人们出现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不适也会出现在宝宝身上,甚至比成人更明显,可不要忽视了噢!
遭遇“节后综合征”的宝宝什么样?
宝宝的“节后综合征”表现与成人大同小异,比较
典型的有以下表现:
长假过后不愿意去幼儿园
情绪多变、爱哭闹
晚上入睡困难、早晨又不愿起床
夜间睡眠不安,频繁出现夜惊、梦魇
吃饭没胃口
此外,由于宝宝抵抗力弱,长假后生理不适的表现要比成人明显,长假后患上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宝宝并不少见。
“节后综合征”,病因在这里!
造成宝宝“节后综合征”的原因与成人相同,主要是因长假期间生活方式改变太大所致。
作息时间出问题了
长假期来了,宝宝们的作息时间也被人为地打乱了。家长睡懒觉、打游戏、看电影时,宝宝也常会黏着爸妈不肯早早休息,以至正常的作息完全被打乱了,很容易导致宝宝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当宝宝休息不好时,抵抗力便会降低,自然变得容易生病。
饮食没有节制了
长假来了,宝宝常会跟着大人迎来送往,出席各种聚会场合,平时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被打乱了,饮食无节制会增加胃肠负担,宝宝很容易患上胃肠疾病。
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了
长假期间,宝宝经常会跟着父母走亲访友或者在家中宴请款待亲友,甚至举家外出旅游,随着外出活动的增多,宝宝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患病的概率。
情绪低落导致免疫力下降了
长假期间,宝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增多,可以和父母一起享受比平日生活要丰富、快乐的生活。而父母和亲友在节日期间也可能对宝宝比较娇宠。当假期结束,生活又回归常态后,宝宝难免有失落感,心理上一时难以调整,以致情绪低落,而低落的情绪会使宝宝抵抗力降低,从而生病。
谢绝“节后综合征”,准备工作要做在前面
虽说造成“节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长假期间的生活不规律,但预防“节后综合征”却需要家长从节前着手做好功课。
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对宝宝来说,对于假期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家长要告诉宝宝什么是假期,尤其是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宝宝为什么放假,放几天假,假期里的家庭计划等,让宝宝对假期有美好的向往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预见假期是有时间限制的,明白假期过后便会回归到日常生活状态。
假期别安排太满
为了让宝宝能够在节后更快地回归日常生活状态,父母在节前安排假日活动时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并尽量先紧后松,比如,长假期间计划带着宝宝一起长途旅行的,应该安排在节日的第1~2天就出发,而且不要满打满算,整个长假都在外,起码应该在假期结束前的1~2天回到家,以便让宝宝有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假期后患病的准备
即使父母照顾周全,但因假期生活与日常生活差异较大,节后宝宝生病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对此,父母在安排自己节后的工作和生活时应有一定的弹性,万一宝宝有不适时可以方便在家照顾。
节日生活巧安排,与“节后综合征”说再见
“节后综合征”会导致宝宝各种不适,为此,家长在陪同宝宝尽情享受节日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应更科学地做好预防工作,尽全力避免宝宝患上“节后综合征”。
适宜的时间提醒
节日期间,家长应善意提醒宝宝假期还剩下多少天,特别是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宝宝,在临近假期结束时,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宝宝明天、后天就该回幼儿园了。父母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回忆一下幼儿园的老师、好朋友,想象一下和幼儿园老师、小朋友再次会面时的快乐场景,让宝宝在心理上做好回归的准备和期待。切忌在假日期间以“不听话就送你回幼儿园”“过几天回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等的言语来威胁宝宝,让宝宝对回幼儿园出现排斥心理。
科学安排睡眠时间
在长假期间可能因为外出等原因,很难让宝宝完全保持原来的作息时间,但家长应尽量让宝宝保持原有的睡眠习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到假期最后1~2天,要提前让宝宝恢复正常作息时间,也就是按照平时习惯的时间表让宝宝上床、起床,特别是起床时间一定要恢复常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宝宝一天的生活。
如果宝宝在长假前几天睡得不太好,可以提前上床,或延长午睡时间,但不能任由宝宝早上赖床。
安排好吃饭时间和膳食搭配
长假期间,宝宝的饮食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不是零食吃得过多便是荤腥油腻吃得过多,家长应该注意节日期间尽量减少零食对宝宝的诱惑,除鼓励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达到膳食平衡外,在假期最后1~2天的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并且最好在家吃饭,避免外出用餐。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的关注点应放在吃饭的时间和膳食搭配上,至于吃不吃、吃多少,可以让宝宝自己决定。
小链接
夜惊&梦魇
一般来说,宝宝夜间睡眠哭闹,分为夜惊和梦魇。, 百拇医药(盛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