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一跳”里的育儿启发
从一开始玩这个游戏时的一头雾水,到现在能轻松跳个几百分,我感觉这里面还真有不少事儿和育儿观念有那么一点点重合。所以,每周一我依然在坚持地“跳”,似乎每次“跳”都在验证自己的感受有没有道理。
首先,若按“谢耳朵”这种理工男的思考方式来说,这个游戏肯定有精准的玩法。我女儿也一再说可以用秒表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步需要按键多长时间,或者可以使用听音辨距离的技巧,保证不会出差错。但是,我想可能没有人会真的那么玩吧!那简直就完全丧失了玩这个游戏的乐趣,是种受罪,当然可能确实会得很高分。大多数人玩这个还是凭感觉,再加上练习,差不多那么一跳就八九不离十了。其实,育儿不也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按精确的标准养娃,可能会被累死,比如冲奶粉差1毫升水也不行,娃满3个月那天必须会翻身,等等。大多数时候,养育还是在知道大原则的情况下一种凭感觉的行为,而感觉这东西其实凭借不懈的练习,也能提高不少。当然,育儿不是游戏,但我还是觉得它们之间有个共通点,就是都应该以享受为主,不要以受罪为主。
其次,我觉得“跳一跳”这事没法完全借鉴经验。我同事总是跳到排行榜第一名,我想如果去向他请教经验,他也没法告诉你具体每一步该怎么跳,因为每个人的“路”不一样,路上遇到的物体也千变万化。这也很像育儿,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再牛、再成功的育儿经验也无法完全复制到自己的娃身上。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每条育儿路也不一样。没办法,自己琢磨吧,育儿路上无捷徑,但也没有白走的一步——“跳一跳”里只要不掉下去,每跳成功一次都有加分不是?!
再次,不得不说,运气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在某次“跳一跳”中,你遇到的黑胶唱片和魔方啥的加分块特别多,又一连串地跳到了中心点,也许很轻松地就冲破了几百大关;但如果啥加分块也没遇上,还举步维艰,那拿到100分时都已经手指发麻、眼神不济了。这也让我想起养孩子这事,可能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你家是个脾气温和、安全感爆棚的易养型娃?还是个暴脾气、黏人又爱哭的难养型娃?这可不是因为谁的养育技巧高超,大部分是靠运气。
以上,纯属个人臆想。最后一个育儿启发,属于真正靠谱的,那就是趁春光大好,多带娃去户外“跳一跳”,强身健体,还有助于长高。在各种运动中,纵向运动对长个儿的帮助是最大的。这期,我们的特别策划就是关于身高,做好准备,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百拇医药
首先,若按“谢耳朵”这种理工男的思考方式来说,这个游戏肯定有精准的玩法。我女儿也一再说可以用秒表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步需要按键多长时间,或者可以使用听音辨距离的技巧,保证不会出差错。但是,我想可能没有人会真的那么玩吧!那简直就完全丧失了玩这个游戏的乐趣,是种受罪,当然可能确实会得很高分。大多数人玩这个还是凭感觉,再加上练习,差不多那么一跳就八九不离十了。其实,育儿不也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按精确的标准养娃,可能会被累死,比如冲奶粉差1毫升水也不行,娃满3个月那天必须会翻身,等等。大多数时候,养育还是在知道大原则的情况下一种凭感觉的行为,而感觉这东西其实凭借不懈的练习,也能提高不少。当然,育儿不是游戏,但我还是觉得它们之间有个共通点,就是都应该以享受为主,不要以受罪为主。
其次,我觉得“跳一跳”这事没法完全借鉴经验。我同事总是跳到排行榜第一名,我想如果去向他请教经验,他也没法告诉你具体每一步该怎么跳,因为每个人的“路”不一样,路上遇到的物体也千变万化。这也很像育儿,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再牛、再成功的育儿经验也无法完全复制到自己的娃身上。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每条育儿路也不一样。没办法,自己琢磨吧,育儿路上无捷徑,但也没有白走的一步——“跳一跳”里只要不掉下去,每跳成功一次都有加分不是?!
再次,不得不说,运气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在某次“跳一跳”中,你遇到的黑胶唱片和魔方啥的加分块特别多,又一连串地跳到了中心点,也许很轻松地就冲破了几百大关;但如果啥加分块也没遇上,还举步维艰,那拿到100分时都已经手指发麻、眼神不济了。这也让我想起养孩子这事,可能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你家是个脾气温和、安全感爆棚的易养型娃?还是个暴脾气、黏人又爱哭的难养型娃?这可不是因为谁的养育技巧高超,大部分是靠运气。
以上,纯属个人臆想。最后一个育儿启发,属于真正靠谱的,那就是趁春光大好,多带娃去户外“跳一跳”,强身健体,还有助于长高。在各种运动中,纵向运动对长个儿的帮助是最大的。这期,我们的特别策划就是关于身高,做好准备,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