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8年第11期
编号:13425999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培养过程更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父母必读》 2018年第11期
     我们都知道,学会时间管理对学习有多么重要。孩子學习上的问题,甚至包括所有的育儿挑战,似乎都与时间有关:孩子磨蹭、不听话、不完成作业……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进行时间管理的培养吗?

    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差,是故意在和大人对抗吗?是故意不想学习吗?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孩子生活在自我的主观时间里,是在努力地适应父母的时间。所以,在带孩子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之前,需要先尊重孩子对时间的感知方式。

    遵循以下3个原则:

    第一,花时间向孩子预告,给他一点反应的时间。

    第二,创造等待时间,孩子比大人的反应要慢好几拍,越小的孩子慢的拍数越多,所以孩子需要更多的等待时间。每一次想奔过去帮他的时候可以先停下看看,哪怕只有几秒钟,看看他的潜力会不会被激发。

    第三,告诉他“等你准备好了,再来找我”,把权利交给孩子。这样一个小小的选择,会让孩子愿意迈出勇敢探索的一小步。
, http://www.100md.com
    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来讲讲“战术”。

    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像锻炼身体一样锻炼前额叶。

    每次家庭时间管理课上,统计到的关于时间管理的痛点都会惊人得一致:

    早晨出门,孩子磨磨蹭蹭,不催不行,催了也没用,怎么办?

    孩子睡觉拖拉,怎么解决?

    孩子上学起床难,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建议父母运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把事情按照是否重要和是否紧急分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
, 百拇医药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象限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第四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

    孩子出现的时间问题,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他认为的“重要性”“紧急性”和我们认为的不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这个象限图做战略规划,达成共同的认定。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和孩子规划好他也做不到,那该怎么办?是不是就失去了做规划的意义?”其实不然。和孩子做战略规划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就像锻炼身体一样,孩子的前额叶皮质是需要锻炼的。

    前额叶皮质在大脑中负责战略计划、情绪控制、解决问题,被称为大脑的“总司令”,但它是人类大脑中最迟发育成熟的部分,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等待、不锻炼。

    如果大人总是充当孩子的前额叶,为孩子包办,实际上就是劫持了孩子大脑的总司令,让孩子习惯于依赖周围人做决策。大脑总司令经常不工作,到上小学时,孩子会难以适应多任务处理的学习和生活模式;进入中学后,很难承担课业重重的压力;上大学后不能管好自己……带孩子从小一起进行四象限时间管理,实际是就是不断地让大脑总司令“练兵”,让孩子逐步从学习时间规划,到学习规划整个人生的战略。在与孩子关于谁轻谁重、谁缓谁急的讨论中,孩子会逐渐明白如何判断事情重要性,如何换位思考,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等等,这可不单纯是学会了时间管理的能力。
, http://www.100md.com
    制定日常惯例表,把时间变成任务

    日常管理表的作用是让孩子可以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之后,他对于时间的感知,就由一项一项的活动串联起来了,这个时候,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一个虚的概念,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也会得以提高。

    但是,要把复杂的一天分解,制订一天24小时的日常惯例表,对于孩子来说太多太复杂,很难做到,我们可以从小事入手。比如跟5岁的孩子说好好练琴,他不明白什么是“好好”,不如降级分解,第一遍注意手型,第二遍注意节奏,第三遍注意音符,以这样的方式来制订日常惯例表。跟4岁的孩子说快去刷牙,他不明白什么是“快”,不如降级分解,你要妈妈帮挤牙膏,还是你自己挤牙膏?并把谁来挤牙膏做成日常惯例表。

    凡事皆可做成日常惯例表,约定时间,约定事件,也可以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

    而分解目标、日常惯例的过程,都可以通过爸爸妈妈向孩子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提问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提问最重要的是饱含一份好奇感,把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进行规划。

    日常惯例表也没必要由爸妈自己用漂亮的笔迹写好,最好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认同和努力画下来。

    孩子参与了日常惯例表的制订,就会比没有日常惯例表、只听大人命令的情况要更配合,时间概念也会增强。

    如果孩子不遵守日常惯例表怎么办呢?可以继续用启发式提问:“我们在下一次画日常惯例表的时候你希望怎么做呢?”等孩子回答完,如果的确需要升级日常惯例表,可以一起更新,以便更适合孩子。

    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惯例表的目的,不在于孩子是不是百分之百地遵守了,而在于和孩子对话和制定的过程,这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如何规划和管理时间的过程。, 百拇医药(邢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