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创造力是如何发展的?(2)
2岁以后,儿童进入象征性游戏阶段。象征性游戏包含着3个基本因素:第一是情景转变,即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下做出一些象征性动作。研究者认为,象征性动作的发生是以儿童对于物体的关系的认知为前提的。第二是以物代物,即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代替物。第三是以人代人,即角色扮演,其心理结构十分复杂。孩子经常进行的“过家家”游戏,几乎包含了象征性游戏的所有因素,可谓是象征性游戏的代表,在这类游戏中,孩子一方面表现着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在锻炼着他们的创造力。
4岁之后,儿童进入规则性游戏阶段。此时儿童可以用语言、动作替代实物进行游戏,喜欢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棋牌类和富有挑战性的体育竞赛类的规则游戏,并且还会创新规则进行游戏。
事实上,游戏活动贯穿了个体发展的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学龄前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且能促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可以说,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与环境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互动,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心理机能。
, http://www.100md.com
父母怎么做:
让孩子成为自己游戏世界真正的主人!首先,请父母不要着急“教”,学会观察和琢磨如何在“跟随”中引导,让孩子主动带领你进行他的游戏。所有的游戏都没有固定玩法,只要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是开心的,感兴趣的,就够了!
儿童为什么更有创造性?
从孩子以上3个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期的孩子正处于各项能力的飞速发展期,他们会充分运用现有的场景和所学的能力,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创造力显得更加吸引人,他们的奇思妙想,会比成人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常常会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感情,从而给孩子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之前所举的“太阳不高兴”的例子,孩子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使用这个短语,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他自己和太阳会“不高兴”,他的手、脚、嘴巴都会“不高兴”,从而“不想洗手”“不想走路”“不想说话”等等。这其实是孩子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另外,孩子也会经常采用通感的创造性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幼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味道,用红色代表辣、黄色代表酸、黑色代表苦……
, 百拇医药
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主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幼儿的注意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并伴随有意注意的不断发展。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和发散性注意相关。
有很多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常常为此着急。其实,孩子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状态,是他在大量吸收周围环境里的基本素材。比如说,孩子有时候会告诉你他去参观了蚂蚁王国,那是一个巨大的蚂蚁星球,星球上有3个太阳,每个太阳上都有小星星在闪耀。听到孩子说这些,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乱七八糟,这些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呀”?但此时此刻,千万不要嘲笑孩子,孩子所说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东西,其实正是他形成创造性想法的素材。这些素材一旦和特定的目標任务相结合,在集中注意的引导下,就能产生“把那些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结合起来,形成新颖的,有意义的事物”——即产出创造性行为。
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是幼儿能持续不断地表现出创造性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幼儿对这个世界有着狂热的内在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的、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下,他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如,面对新鲜事物时幼儿总是喜欢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有时甚至会一直重复地问到父母不耐烦了才终止。然而在这个不断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幼儿的大脑正进行着发散和聚合的创造性思维加工。
综上可见,儿童是拥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在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和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儿童提供创造的条件和环境,保护和激励儿童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百拇医药(程黎)
4岁之后,儿童进入规则性游戏阶段。此时儿童可以用语言、动作替代实物进行游戏,喜欢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棋牌类和富有挑战性的体育竞赛类的规则游戏,并且还会创新规则进行游戏。
事实上,游戏活动贯穿了个体发展的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学龄前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且能促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可以说,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与环境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互动,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心理机能。
, http://www.100md.com
父母怎么做:
让孩子成为自己游戏世界真正的主人!首先,请父母不要着急“教”,学会观察和琢磨如何在“跟随”中引导,让孩子主动带领你进行他的游戏。所有的游戏都没有固定玩法,只要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是开心的,感兴趣的,就够了!
儿童为什么更有创造性?
从孩子以上3个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期的孩子正处于各项能力的飞速发展期,他们会充分运用现有的场景和所学的能力,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创造力显得更加吸引人,他们的奇思妙想,会比成人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常常会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感情,从而给孩子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之前所举的“太阳不高兴”的例子,孩子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使用这个短语,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他自己和太阳会“不高兴”,他的手、脚、嘴巴都会“不高兴”,从而“不想洗手”“不想走路”“不想说话”等等。这其实是孩子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另外,孩子也会经常采用通感的创造性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幼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味道,用红色代表辣、黄色代表酸、黑色代表苦……
, 百拇医药
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主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幼儿的注意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并伴随有意注意的不断发展。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和发散性注意相关。
有很多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常常为此着急。其实,孩子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状态,是他在大量吸收周围环境里的基本素材。比如说,孩子有时候会告诉你他去参观了蚂蚁王国,那是一个巨大的蚂蚁星球,星球上有3个太阳,每个太阳上都有小星星在闪耀。听到孩子说这些,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乱七八糟,这些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呀”?但此时此刻,千万不要嘲笑孩子,孩子所说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东西,其实正是他形成创造性想法的素材。这些素材一旦和特定的目標任务相结合,在集中注意的引导下,就能产生“把那些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结合起来,形成新颖的,有意义的事物”——即产出创造性行为。
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是幼儿能持续不断地表现出创造性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幼儿对这个世界有着狂热的内在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的、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下,他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如,面对新鲜事物时幼儿总是喜欢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有时甚至会一直重复地问到父母不耐烦了才终止。然而在这个不断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幼儿的大脑正进行着发散和聚合的创造性思维加工。
综上可见,儿童是拥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在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和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儿童提供创造的条件和环境,保护和激励儿童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百拇医药(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