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416349
积极、努力、乐观,为幸福生活铺下健康的底色(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父母必读》 2019年第8期
     儿童的健康素养,不仅与身体健康有关,更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身心健康的孩子,会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

    说到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健康和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健康的人生,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应有良好的健康习惯,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并不简单。

    我遇到过很多焦虑的父母,说到自己的孩子,他们总能说出各种烦恼——“每天精力旺盛,一点也坐不住。”“情绪一点都不稳定,动不动就发脾气。”“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她沟通,她不理我。”……这类心理困惑,往往比生理上的疾病更让父母手足无措。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儿童健康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家庭的养育环境、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小情绪,也并非“看得见摸不着”。学点心理学,掌握正确的认知和调节情绪的方法,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会以积极、努力、乐观的心态,为未来铺下幸福的底色。
, 百拇医药
    心理健康,可以从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考量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不同的心理学家给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通常都会从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在认知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客观地认识外面的世界,有好奇心,思考问题理智、现实,有正常的逻辑,无过多错觉与幻觉,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清楚自身的能力。

    在情绪情感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清晰地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激烈的时候,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过激行为,激情过后有能力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恢复平静,也能准确地觉察并恰当回应其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社会适应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既能容忍挫折的打击,从经验中学习,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改善环境,使生活更美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并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
, 百拇医药
    经营健康家庭生态圈,让家有互动,能呼吸,会成长

    遗传和环境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在治疗精神疾患的时候,许多心理治疗师都会发现,患者今天的表现,和他童年经历中留下的没有疗愈的创伤有一定关系。因此需要让患者先“回”到从前,再重新“长”一回,并在“长”的过程中帮他把旧伤疗愈,从而获得新生。

    在童年经历中,父母亲的关系,父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养育者在孩子喜悦、忧伤、得意、挫败、惊恐、焦虑等情况下的态度和反应,都会在孩子未来的心理素质中,留下相应的痕迹。

    那么,我们要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主观上讲,没有父母希望那些痕迹是负面的,但现实中,问题还是时时发生。因此,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一起度过他的童年,还真值得好好琢磨。因为,这里既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全凭个人摸索;也不是谁说了什么经验,就可以奉为刻板的铁律,以为照着做就能够高枕无忧。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成长。家庭是一个小的生态圈,有互动,能呼吸,会成长。
, http://www.100md.com
    家庭成员之间,永远需要互相学习,互相适应,并且携手一起,引领孩子一步步融入社会这个更大的生态圈。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早期养育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涉及面会很多,在这里只能就某些点,给大家提个醒。

    安全是根本,心安,天地宽

    很多年以前,在我给《儿童安全》这本书写序时就曾提到,心安,天地宽。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安全,更要给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婴幼儿时期的拥抱与及时回应,能在亲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依恋。这个时期,需要父母“读”懂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敏感、准确地回应他的各种需求。当孩子对外界好奇时,需要父母根据他的能力设置方便自由探索的安全环境。这样,你就不会总是提心吊胆,总是说“不许”“别动”等禁止性的话。你的安心,会使他也放心地去探索,去尝试,并且在探索和尝试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因为他的经验已经告诉他,你离他不远,你可以随时都支持他。你是他的安全港湾。
, 百拇医药
    另外,我们不仅希望孩子今天是安全的,更希望的是,当他离开我们的视线时依然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今天少些磕碰,就限制孩子的许多行动。过度限制的结果是以孩子能力的发展为代价的,增加的是他未来生存中的危险系数。我们要让孩子在日益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各种能力,在那些小小的挫败和磕碰中建立起自我防护、主动防护的意识和自信。

    责任心,从承担开始

    责任心事关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的。但面对新生命谈责任心的培养,是否早了些?我们说,不早!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承担着养育的责任。也许不是所有的新父母都能毫不犹豫地担起来,但我们必须明白,孩子在经历着生命中关于责任心的第一次示范。我们对那个小生命的关注,将带给他最初的安全感。

    在养育之初,孩子会把父母“训练”得相对敏感,无论是渴了、饿了、尿了、痛了……哭声都能把父母召唤。渐渐地,父母比宝宝反应还快,算准了时间,该吃了,该尿了。你以为宝宝从此就不再受罪了。且慢,這真的好吗?不,表达自身的生理需求,原本应该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而且他也胜任。当孩子承担起表达生理需求的责任的同时,他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所以,小心地把属于孩子的责任留给他自己,及时强化他在表达上的进步,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需要把属于孩子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一点一点地交还给孩子,从喂饭到自己吃,从换尿布到自己如厕,从你帮他洗澡到他自己洗澡,从你规定他何时洗漱到洗漱已经成为习惯和自主的愿望……每一次承担,都意味着孩子向前迈了一大步,他的行为在影响他自己,当然也影响到你,影响到整个家庭。, 百拇医药(徐凡)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