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书是怎么“大”起来的?
绘本虽然是给幼儿创作的,但要把成人作者的全部精神生命投注其中,成为一种“自我表现”,作品才会获得丰盈的艺术生命,才会“大”起来。
们常常能看到,一本明明是给孩子看的绘本,注明的适读年龄却是“0~100岁”。可以说,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书籍,能够像绘本这样,拥有这么大年龄跨度的读者群了。不仅读者的年龄跨度大,绘本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年龄跨度也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书籍。
为什么绘本独有这一最能够超越年龄的现象,为什么主要给未谙世事的幼儿创作绘本这件事,同时能吸引饱经人世风霜的老者?在此,我结合自己与画家朱成梁联手创作的创意绘本《会说话的手》,对这一问题做出一些解答,介绍一本“小”书的创作背后,有多么丰富的蕴含。
幼儿绘本更需要的创意是什么?
2013年,我发表了论文《创意为王—论图画书的艺术品性》。题目已显示出我对绘本创作中的创意有多么重视。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言简意赅地说:“创意就是催生某种新事物的能力。”沿用霍金斯的说法,对绘本创作而言,创意就是催生新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能力。以优秀绘本为例,《大猩猩》的创意主要表现在绘画设计上,《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创意主要表现在故事的独特性上,《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创意主要表现在文图结合形成的张力上。这些创意,使它们成为绘本中的“新事物”。
在绘本创作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2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父母必读》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