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成功育儿家庭》 > 2006年第1期
编号:12826914
等会儿,再等会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父母必读·成功育儿家庭 2006年第1期
     【能等待的孩子,不仅更容易适应社会,而且更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事物。】

    “我的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要拿到手!”

    “我的孩子任性!”

    “我的孩子脾气暴躁!”……

    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能等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缺少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3个因素:孩子大脑生理机能的成熟,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后天教育的影响。

    自我控制发展,必然的3个台阶

    1~1.5岁 一切要靠大人监管

    这是自我控制能力的萌芽阶段。这时,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相对较弱,所以孩子的冲动性较强,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比如,看到好吃的点心,别指望他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只有大人告诉他“快吃饭了,不能吃”,或者对他摆出严肃的表情,甚至把点心拿开,才可能制止他。

    一项中国与澳大利亚孩子的对比研究表明:在上百名3~4岁中国孩子中,有80%多只能忍耐几分钟,而有66%的澳大利亚孩子能够按要求等待15分钟,最终得到了他们期望的奖励。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如澳大利亚孩子。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这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成分,表现为为了得到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能够等待,并且主动放弃当前的满足。

    心理学家米歇尔的研究表明,那些在4~5岁时能够等待,能够自我延迟满足的孩子,在十余年后,父母对他在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评价,在入大学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中分数也较高;而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长大后在上述各方面的发展都较差,学业成就也平平。

    一个能自我延迟满足的孩子,不仅更容易适应社会,而且更能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美好事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