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1031345
“一江春水”脑中流
http://www.100md.com 2000年5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0年第10期
“一江春水”脑中流

     我们都爱大自然,爱那青山绿水,万千景色。其实,在我们的大脑里,不仅有"山"有"水",而且

    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贯穿并遍布整个大脑的脑脊液循环,就酷似一股山泉,一带溪流,简直是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我们大脑内的脑脊液循环也有涓涓不断的源头,这个源头位于大脑纵裂两侧的侧脑室内,里面有像水草一样柔软的脉络膜丛,正分分秒秒泌出清澈的脑脊液。它充满了整个侧脑室,是脑中最大的"内陆湖"。接着脑脊液"潺潺地"流过小小的室间孔并顺流而下进入鞋底状的"高山之湖"--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的四周分布着脑的重要结构,一旦这里长瘤或出血,第三脑室就极易受到挤压、变形,且很容易导致"河道阻塞",形成上游泛滥,即出现脑积水。

    在第三脑室上游流入的溪水,只是"匆匆过客",很快便泻入"长江三峡"--中脑导水管,这个长1.5厘米、宽仅1.5毫米的狭窄险段,是发生梗阻性脑积水的多灾区。过了"三峡",豁然开朗,流入一个"半月湖"--第四脑室。这个"半月湖"的特点是有一个入口三个出口。其中一支继续下流,经过枕骨大孔延髓池,汩汩流入笔直的长长的椎管。另外两支则通过侧孔而分散漫流至颅底、脑表面的小"池塘"和纵横交错数不清的"沟渠"中,恰似那江南水乡的河道网络,日日夜夜灌溉、滋润着"万顷良田"--大脑组织细胞。

    由于脑脊液弥散于脑底和脑表面,好似一个包绕脑子的"水垫",在颅骨与脑之间起着缓冲作用,以减轻外力的冲击,保护脑不受损伤。最后,脑脊液悄悄地汇入脑膜的蛛网膜颗粒之中,再流入脑中的血管,然后又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 http://www.100md.com(刘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