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1年第8期
编号:11030068
让孩子像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1年第8期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思想家卢梭

    时下,许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聪明、乖巧,很会看“场面”。你看,小小年纪就熟谙人情世故,最典型的是盛行向老师赠送各种各样“慰问品”,方式则五花八门。公开的是挂历、贺卡,暗送的有手表、化妆品。更有甚者,为了选上小队长、中队长,全方位进行感情投资:如中午为老师拿饭盒,老师在场时大扫除特别卖力,偷偷向老师汇报某某同学的表现,甚至用家长的小车接送老师;平时,则常拿一些小礼品送给同学,联络“感情”。对于孩子这种超越实际年龄的“成熟”,有不少人认为是懂事的表现。

    其实,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太“懂”!君不见一些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校是中队长,而在家里,大便却还要母亲帮忙!四五岁的孩子,会说出一些令人惊奇的话,做出让大人汗颜的事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模仿接吻,小学生追逐异性同学,上课相互传“情书”已绝非少见。孩子们的思想、行为和语言越发成熟,常让家长吓一大跳。然而,这些“懂事”的孩子,平时却不能照顾好自己,事事要依赖他人。
, http://www.100md.com
    变成“小大人”并非孩子所愿,这是“大人们”催熟的结果!

    目前,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弊端就是以成人是非为是非,以成人心理评价孩子。由于现在市场经济,竞争加剧,致使一些家长在家里,对孩子实行的完全是成人化的思想灌输。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会刻意追求孩子的心智早熟,并把这种早熟当作成功的基本保证。他们有意将自己的处事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等讲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力图以成人的理想设计和塑造孩子。如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教育”孩子怎样获得老师的喜欢,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不吃亏,让孩子不要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等。还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太纯洁,将来踏上社会可能会吃亏,便过早地教孩子一些应付他人、适应社会的成人化技巧,使孩子过早地卷入大人世界,感知了许多对他们并不合适的事事物物,变成反应过敏、感情复杂的“小大人”。在这种氛围之下,为了讨得父母师长的喜欢,孩子们渐渐失去自由烂漫的天性,对事物过早地产生太多的情绪,“心机”太重,而童心太轻,使孩子泯灭了活泼、纯洁的天性。孩子会看大人眼色行事这一现象,往往还会派生出另外一种结果:一方面是孩子处处要逞强拔尖,一方面又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还容易变得狂妄自大而内心很脆弱,经不起一点风浪,受不得一点挫折。
, 百拇医药
    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不懂伪饰,也无需伪饰的。在上海,我认识一对美国朋友,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叫丹娜,只有两岁多。每天吃饭时最怕喝牛奶,总想和大人一样喝可乐。每次丹娜闹着要喝饮料的时候,当爹的只有一句话:喝完了牛奶,可以在我的杯子里喝一口可乐。看到小女孩一手捏鼻子,一手拿牛奶,眼睛盯着爸爸的可乐杯,几大口就把牛奶倒下去的样子,我总在心里感叹:多么可爱的孩子!还有一次,四岁的儿子汤姆不知为什么在饭桌旁大哭起来。当爹的和颜悦色但挺严肃地对他说:我们(客人和父母)在谈话,要哭你可以到你的房间里去哭,想坐在这里和我们一起说话就别哭。最后,小汤姆由嚎变泣,脸上挂着泪花坐在桌边看着我们一起笑。这两个孩子,尽管他们也模仿大人的语言和动作,但这种稚气绝对不是大人有意教的。让孩子用大人的思想和鹦鹉学舌的办法去讲大人话、做大人事,非但不可爱,还会因失去了儿童的天性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过早成人化,将有损于他们的心理健全。由于他们生活中多以“我”为中心,对“我”的认识较早,自我需要经常得到满足,同时又对自我价值、自我地位认识不可能是理性的,因而容易出现利己、自私、不合群、缺乏集体感等缺点。儿童教育的科学性,应该表现在自然性和顺应性,寓教于游戏娱乐之中和有意无意之间,过与不及均不可取。顺着儿童的自然天性,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说符合他们年龄身份的话,尽量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问题,这样才符合儿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

    让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在此告诫天下的父母!, http://www.100md.com(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