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心衰的信息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牵头的研究小组,对上海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00名住院心衰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近20年来,心衰在病因、发病年龄、病死率、生存期、治疗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冠心病是心衰的最主要病因
20年前,风湿性瓣膜病是导致心衰的重要病因;20年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引起的心衰则呈明显上升趋势(见下图)。这一变化说明,过去常见而严重的风湿病已大大减少,而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冠心病的增多与环境、人群平均年龄增高、生活条件的转变有关,提示我国正在向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发病状态靠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都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开展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患病率有显著上升趋势
国外调查显示,心衰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2%,绝对患病人数在美国为480万,在日本为240万左右。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调查资料,但按人口比例计算,我国心衰病人的绝对数一定远远超过以上数字。由于心衰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衰将成为新世纪心血管领域中一大新生的流行病。
发病年龄推迟
这20年间,住院心衰病人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推迟,从1980年的51.5岁推迟到2000年的68.8岁。究其原因,除了因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较风湿性瓣膜病高外,还与心衰治疗水平的提高使很多病人获得挽救、延长生命有关。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感染诱发的心衰占40%左右,已成为心衰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此外,其他诱因包括体力活动不当、对治疗不配合、饮食(例如食盐摄入)不注意等。
病死率逐年下降
新药的发展,提高了对心衰病的有效控制程度。因此,心衰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平均每年需要急诊和住院的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存期逐渐延长(表)。
钙拮抗剂退出心衰治疗领域
1990年,钙拮抗剂曾在治疗心衰用药中占40%以上。以后,循证医学的发展否定了这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价值。到2000年,上海地区应用钙拮抗剂治疗心衰已降至5%以下。目前治疗心衰的用药可归纳为三大板块,即传统和基本药物的正确应用、转换酶抑制剂的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逐渐增加。积极正确地使用上述三类药物是改善心衰预后的关键。, 百拇医药(戚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