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 环境医学 > 环境、公害病、污染物与健康 > 铅污染(铅中毒)
编号:11102000
你的孩子真有“铅中毒”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4年第10期
你的孩子真有“铅中毒”吗?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及国内许多城乡出现了“排铅热”,一时间,似乎大多数孩子都存在铅中毒,人们谈"铅"色变,呈现出一派“铅恐慌”。那么,铅毒真的那么令人恐慌吗?到底什么是铅中毒?为此,本刊约请了两位专门研究儿童铅中毒的专家,请他们用科学依据数字化地剖析"铅中毒"现象……

    剖析制造"铅中毒"的三大招数(另排)

    当前,有关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媒体。到目前为止,全国多数省会乃至地县级城市成立了无数个“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大面积“血铅筛查”,许多孩子服用了“排铅保健品”。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健品”的厂商至少7~8家,每家都多处设点。在繁华的南京路某商务楼内,一层楼上就有两家“排铅中心”。他们推销的排铅保健品,一个疗程所需费用高达4000~5000元,而且生意兴隆。

    那么,这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什么招数,制造“铅恐慌”,发不义之财的呢?

    第一招,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铺天盖地地打出“免费测铅”广告宣传,并在这些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甚至与铅中毒毫无关系的临床症状,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表现总能让家长有几条能对号入座,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最典型例子的是,制造“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铅中毒”。其实,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极少部分过度好动的学龄儿童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俗称“多动症”。多动症的原因其实十分复杂,与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都有关,铅中毒只是其中之一。其实,绝大多数多动症孩子的血铅是正常的。

    第二招,采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测铅,如发铅测定、尿铅测定、“一滴血锌卟啉”测定等。发铅的测定,由于处理过程复杂,污染在头发上的铅不易去除,测定结果参考价值不大,已经被废弃。尿铅的测定,由于尿铅的浓度受饮水和尿量等因素影响,完全没有价值。“一滴血锌卟啉”测定,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作为铅中毒筛查指标之一,现国际上已经取消。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末梢血铅检测(即“一滴血”),虽然末梢血铅测定可以作为血铅的筛查指标,但由于末梢血铅极易被污染,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还是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提出血铅超过30微克/升,就是超标了,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粗略估计一下,全国有数亿人需要驱铅,甚至还提出要打一场驱铅战!简直是骇人听闻!

    诊断儿童铅中毒依据:血铅超过100微克/升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医学界认为血铅浓度达600微克/升以上,孩子出现贫血、腹绞痛、惊厥等症状,才诊断为铅中毒。80年代的研究表明:血铅在100微克/升左右时,虽然不至于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已经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和听力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修订为:当儿童血铅大于或等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不管是否存在临床表现或血液生化改变),儿童铅中毒的高危年龄是0~6岁。同时还指出,儿童铅中毒的严重程度是依据血铅水平确定的:当血铅小于或等于100微克/升,是目前可以接受的水平;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699微克/升为重度铅中毒;大于或等于700微克/升为极重度铅中毒。目前这一标准已被许多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采纳。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也都在50~90微克/升,其中高于100微克/升的比例在10%~40%,而高于200微克/升的比例小于2%,需要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儿童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的比例则更低。

    血铅测定是目前唯一的筛查和诊断儿童铅中毒的指标。儿童血铅的测定,分两个层面,一种是筛查,一种是诊断。筛查可以采集末梢血,如手指血、耳垂血或足跟血,也可以用静脉血。但是,诊断儿童铅中毒一定要用静脉血,因为末梢血被环境铅污染的机会多。由于血液中的铅极其微量,对检测要求非常高,目前最经典的检测方法是,采用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定,而且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我们在门诊上碰到的很多孩子,曾在一些商业单位免费测定所谓的“铅指标”测定,诊断体内铅“严重超标”,但经静脉血铅复查,90%以上的儿童血铅均小于100微克/升,甚至有的血铅仅20微克/升左右。

    铅对儿童的危害有多深:"铅毒"分三级

    铅对儿童危害与血铅水平及接触铅时的年龄及持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孩子越小,对铅的毒性越敏感;接触铅时间越长,铅的毒性越大;血铅水平越高,危害越严重。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是对铅毒性的高度敏感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逐步越强。

    重度铅中毒,可造成儿童多系统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恶心和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

    中度铅中毒,可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出现冲动、暴力、痼癖等异常行为,甚至增加成年后犯罪的概率;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处于这一水平,还可增加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甚至损害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等等。

    轻度铅中毒,通常无明显症状,特别是6岁以上的儿童,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这一血铅水平对胎儿或年幼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快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的防御能力较差,对铅毒性的抵抗能力最脆弱,极易受到损害。大量的研究证实,轻度铅中毒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仍然存在一定影响,与血铅正常的儿童相比,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儿童的智商要下降6~8分;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体格生长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因此,怀孕前、怀孕时及哺乳期接触铅的妇女,可造成胎儿及小婴儿铅中毒。此时此刻,新生命对铅的抵抗力最差,最容易受到铅的毒害。

    面对铅毒:儿童遭受的危害比成人大

    当孩子出生以后,外界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接触的主要来源。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主要有两条,一是消化道,占85%~90%,另一是呼吸道,占10%~15%。儿童对铅的吸收、代谢以及对铅毒性的抵抗力均与成人不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还处于不断的发育中,如血脑屏障机制尚未发育完善,铅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2. 儿童和成人即使处于同样的铅暴露环境中,儿童遭受的危害更大。在空气中,铅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集聚在贴近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离地面越近,空气中铅的浓度越高。儿童身高较矮,距地面1米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儿童所吸入的空气中的铅含量是同一区域成人的数倍。

    3. 儿童消化道铅的吸收率高于成人。成人从消化道吸收入血的铅仅8%左右,而儿童的铅吸收高达50%。尤其是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使得环境中的铅通过手带入口中而进入消化道。儿童的胃排空比成人快,排空状态的胃,其铅吸收率会大幅度增加。儿童呼吸道铅吸收率是成人的2倍左右。

    4. 即使是吸收入血的铅,成人99%最终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而儿童仅约70%的铅从大、小便排出。

    由此可见,儿童期特别是0~6岁儿童接触铅的机会多,特别是手-口动作多,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也比成人高,铅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治疗铅中毒的用药依据: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

    铅通过肠道和呼吸道吸收入人体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血液中的铅部分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部分从大便排出,部分储存在骨骼里。人体内的铅95%以上都以不易溶解盐的形式沉积在骨骼中,而且很难出来再回到血液,骨骼中的铅的半衰期约为20~30年,这部分铅对人体来说相对安全。而血液中的铅主要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进行运输的,血液中铅的半衰期为3~5周,平均为1个月,血铅水平代表近一时期人体铅吸收的情况。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发生改变,血铅会稳定在某一水平。如果停止进一步接触铅,从理论上讲,一个月后血铅水平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两个月后血铅水平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铅中毒防治的依据。

    驱铅治疗是指用驱铅药物结合血液组织中的铅后从体内排出,阻止铅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是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二巯基丙醇和青霉胺。由于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应严格遵循用药指征。目前国际上公认,当发现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时(并经静脉血铅复测证实后),才进行药物驱铅。而且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当儿童血铅水平在250~449微克/升时,医生会根据驱铅药物的排铅试验效果,决定是否进行药物驱铅治疗。

    儿童血铅水平低于250微克/升,通常不需要排铅,滥用驱铅药物,有害无益。服用“排铅”保健品,必须十分慎重。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会促进消化道铅的吸收。所以,"排铅"前提条件是,先找到造成儿童血铅升高的原因,并去除铅污染源,纠正手-口不良习惯(如啃咬指甲、笔头等异物)。不然的话,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

    预防儿童铅中毒:严把“铅从口入”关

    大“铅”世界,铅无处不在。绝大部分铅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的,因此,最关键的是要把住"入口"关,这样,孩子的血铅水平才会降低。

    生活习惯:要培养孩子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特别进食前要洗手。勤剪指甲,指甲缝是藏匿铅尘的部位。要纠正孩子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玩具、钥匙、金属拉链和其他异物的不良习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不要带孩子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饮食习惯:少食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儿童陶瓷餐具切勿购买价廉质次的"地摊品",应选择浅色花纹图案或白色,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也不要给孩子使用水晶玻璃杯。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会成倍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如果这些元素缺乏,会增加铅的吸收。平时要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建议孩子每天喝2瓶牛奶(包括酸奶);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家庭环境:如果家长从事铅作业劳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即使是工作期间为宝宝喂奶,也必须认真彻底洗手并更衣。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避免儿童被动吸烟,因为香烟含铅量较高,被动吸烟也是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笼头打开3~5分钟,放弃使用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婴儿调制奶方,避免食用或饮用供家庭洗澡用的管道热水。经常湿拖地板,用湿抹布擦桌面和窗台。

    我们生活在“大铅世界”(补白)

    外界环境中的铅主要来自地壳和土壤的本底,工业和交通污染的排放和日常用品及食品的污染。能够造成铅污染的主要工业有:与铅有关的采矿、金属冶炼、蓄电池的制造和回收、电缆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拆船业、铸造业、渔具制造业、水晶玻璃、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屏和显像管制造业、电子线路的制造、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生产、耐腐蚀及防x线的材料的制造业、工业燃煤所造成的铅烟排放等。此外,以往使用的含铅汽油中,大量添加四乙基铅,致使全世界每年由汽油燃烧而将数十万吨的铅排到环境中,虽然我国自2000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不再生产使用含铅汽油,但是,以往排放在环境中的铅还会造成反复多次的再污染。, http://www.100md.com(颜崇淮 沈晓明)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 环境医学 > 环境、公害病、污染物与健康 > 铅污染(铅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