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贵的回忆
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由衷地说过,“农村工作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回忆!”我所说的农村工作,指的是早年的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以及近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农村工作的环境、条件可能很不优越,但物质条件差的时候,“战胜自己”,也可以做有益的工作,正是这一点让我终身难忘。
上世纪90年代,我偶然接触到一些病人,开始并不知道他们患的是艾滋病。但作为一名医生,遇到这样的事,总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些事。遇到过阻力,我没有退缩。我的想法是,我管不了大的事情,但我相信我能解剖一只麻雀。
1999年,我报告了有偿供血员及其家属发生艾滋病的问题,并深入农村为高危人群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查、诊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把我所看到的、发现的及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都报告给国家的有关单位,我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2004年2月,我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绩被授予“贝利—马丁”奖。6月11日,在湖北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抽出时间,上门看望了我。温总理当时说:“对防治艾滋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然,这个疾病会拖累国家的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一条防治艾滋病的路子。”我对总理说:“中央对防治艾滋病越来越重视,政策也越来越好,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为此感到高兴。”
, http://www.100md.com
现今中国,社会对艾滋病仍有歧视,病人的基本权利,如知情权、工作权、居住权等受侵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波及到无辜的家庭。可以说,艾滋病的防治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很多人把艾滋病和人的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排斥病人;更多的人是对艾滋病的恐惧,担心被感染;一个病人吓空一家医院、病人无家可归……这些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年,人们或许已经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交、吸毒、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但知道这些还远不足以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感。要真正消除恐惧,需要更深入的宣传。比如,从血液途径来说,要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还要知道其危险性到底如何。举个例子,医护人员因职业关系被针刺伤后,其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0.3%,而同样情况感染乙肝概率则为33%。确切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当初,我刚最开始接触艾滋病的时候,也是不了解,但我相信书本上写的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知识。这些年工作下来,证实书本上写的是有科学依据、事实根据的。对艾滋病,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害怕的。
, 百拇医药
我最近又做了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仍然是阴性。曾有5名艾滋病患者在我家住过,我给六七百名感染者抽过血,我每天都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我的亲身经历有没有说服力?大家可以自己判断。艾滋病并不那么容易感染,盲目恐惧没有道理。
在接受“贝利—马丁奖”颁奖时,我有一个答词,题目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这是现实,也是我要不断研究艾滋病、传染病的动力。
桂希恩教授简介:1937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原武汉医学院,1976年进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医学院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曾获艾滋病预防的“贝利—马丁”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