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关注12个降压“关键词”(4)
当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5类:利尿药、?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各类降压药各有优缺点,合理选择是关键。此外,降压药的选用除了要考虑降压药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如是否存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以及患者以往用药经验、经济承受能力等。
专家忠告:部分高血压患者不愿长期服药治疗,总想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很多虚假医药广告就是利用这一点欺骗患者,如“高血压研究获重大突破,高血压患者从此不再需要终身服药”“高血压克星,保证治愈,无效退款”等。这些广告中的药物往往成分不明,作用不清。更为可恶的是,有些广告打着“传统中医药”的旗号,外加一些现今流行的科技名词(如纳米、基因等)来蒙骗患者,不仅延误了患者的病情,还严重损害了祖国医学的声誉。高血压患者必须知道,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目前尚无法根治,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11:抗血小板治疗
李小鹰: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5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事件。
1998年发表的HOT研究观察了18790例50~80岁高血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75毫克/日,平均随访3.8年,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可使血压控制良好(舒张压<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下降15%、心肌梗死下降36%。中国专家共识(2005)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当用于血压控制满意(<150/90毫米汞柱)的5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若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则使用阿司匹林的指征更强。即使是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若合并上述危险因素,同样考虑应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研究证实: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胃肠出血的发生率。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把血压控制好(<150/90毫米汞柱)。此外,有溃疡病、严重肝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需慎用阿司匹林。另外,由于布洛芬等药物能减弱阿司匹林的作用,故两药不宜同时应用。
, 百拇医药
专家忠告:阿司匹林应当坚持长期服用,除非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一般地说,单纯高血压患者每天饭后一次服用75毫克阿司匹林即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周围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天需一次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
关键词12:降脂新说
黄高忠: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管基础胆固醇高低,加用他汀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中风的危险仍比年龄配对的正常血压人群高2~3倍,提示除血压外,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近年来的多个研究证实,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管基础胆固醇高低,加用他汀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他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胆固醇外,还具有抗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甚至消退斑块、改善血管病变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应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100毫克/分升,若无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减量或停药。首次服药6~8周后,检测血脂一次,以后每2~3个月检测一次。若血脂保持在理想水平,可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一般地说,长期服用他汀类药是比较安全的,对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若有,则多发生在用药后1~3个月,多数为转氨酶一过性升高,需要停药者不到1%。少数患者可发生肌肉损害,出现小腿酸痛、无力等。
专家忠告:他汀类药需长期服用才能获益。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若发现转氨酶或肌酸激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以上,应立即停药,并加用保肝药物。若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应酌情减量并注意复查肝功能。,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