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糖尿病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现代医学(也可称为西医)的称呼,中医称为消渴症。西医对糖尿病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研究得比较透彻,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一般以西医为主,不过传统中医对糖尿病早有研究,无论是古方还是现代的中成药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在现代医学极端发达的当下,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
中医学的建立主要以辩证唯物观为基础,是一门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阴阳概念、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以此为主体形成的理论体系,反映着健康与疾病的一系列基本规律,与哲学密切相关。这些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但其存在与西医学同样的物质基础。让我们一起来看中西医对糖尿病认识的差异和共同点吧。
差异性:发病机制和疾病分类原理不同
1.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以发病率较高的2型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为例说明。
, http://www.100md.com
西医: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其理化特点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异常。西医以一系列检查结果为诊疗基础。
中医:中医认为消渴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胃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饮食不节和过食油腻是外在因素。各种原因引发的营养物质堆积,直接导致了消渴的产生。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简单示意。
2.疾病分类
西医:西医按病因学分类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演、保护β细胞、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等几方面。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学的发展,糖尿病基因分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得个体化治疗有实现的可能。
中医:中医对糖尿病按病位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对应肺脏,中消对应胃,下消对应肾。中医还可按辨证将消渴症分为“肺胃燥热、脾胃虚弱、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种常见类型,当糖尿病出现各种临床并发症时,中医则称为“变病百出”,以上各种辩证分型均对应疾病的不同阶段,相应的中医治疗策略有“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活血化瘀、解毒散肿、补血益精”等。由于中医辨证分型相比西医更细致,使得个体化治疗在中医中更容易实现。
, 百拇医药
共同点:都认识到氧化应激的危害
2004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会最高奖获得者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即氧化应激是上述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观念,已从单纯强调控制血糖演变为保护β细胞、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等多角度来控制糖尿病,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减少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中医应用现代分析手段,发现几种常见糖尿病中成药的主要组分,在减少人体氧化应激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比如组方1“熟地 、黄连、麦冬、知母、石膏”,组方2“金银花、黄连、黄芪”,组方3“黄芪、山药、五味子、生地、葛根等”。以上方剂在不同方面体现出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抑制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作用。
探讨中西医对糖尿病认知和处理的异同,不是单纯为了强调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不可忽视性,而是希望在治疗糖尿病这一目前还不能完全被治愈的疾病时,充分发挥中西医各学科的优势,从多角度来审视这一疾病,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好的生活质量。, 百拇医药(杨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