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1年第2期
编号:11986856
健康不只是看病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1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黄建始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华健康管理杂志》副主编,《健康管理》杂志主编。

    上世纪70年代,健康领域科学家根据数十年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同期加拿大政府发布报告,指出国民健康不仅是由医疗服务(也就是人们关心的“看病”)单方面所决定的;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医疗卫生。

    人并不是单纯的生物人,人还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人的健康状态不仅与其生物属性有关,而且与其社会属性有关。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关注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在内的所有健康危险因素。①生物学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②心理学因素:如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③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障碍、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吸烟、运动少等;④医疗系统因素:如医疗服务、院内感染等;⑥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收入、教育等)。

    多年来,大量研究一次次证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即个人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远大于“看病”(医疗服务)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过去近100年时间里,美国人平均寿命增加了30年。这增加的30年,公共卫生和预防贡献了25年,医疗服务只贡献了5年。抽烟、酗酒、缺少运动、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健康危险因素已经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名词。通过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从1972年到2004年,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8%。可以说,确认和去除健康危险因素代表的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当然,这并不是要抛弃过去成功的医学经验,而是要考虑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世界排名第二,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人数是世界第一。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等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么多的疾病,光通过到医院吃药打针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还要通过改变环境、改变个人行为来达到预防和康复的目的。

    首先,每个人都有责任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健康的环境。比如,公共场所吸烟就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管好嘴、用好腿、不吸烟、不喝酒或少喝酒、好心态等。“管好嘴”指要掌握膳食平衡,食物摄入的比例大约是“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用好腿”,每人每天至少走6000步。“不吸烟”,因为吸烟害处大。“不喝酒、少喝酒”,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由于基因的原因不宜喝酒,而且喝酒已经造成肝病病人大量增加。“好心态”尤为重要,拥有健全、健康的好心态胜过任何良医好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