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可以从“肠”计议
说到治糖尿病,很多患者对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这些常用药物都很熟悉。其实,对于单纯的“降糖”来说,用多少药、血糖降到多少,都是必须密切关注的,不然就会矫枉过正,将高血糖变成低血糖。怎样才能将血糖降到安全的范围内而不过头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够破解这个难题。
13年研发“孕育”人工肠促胰素
解题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有些漫长。1932年,La Barre教授将从肠黏膜中提取的降糖激素命名为肠促胰素,并提出该激素可能用于糖尿病治疗,从此揭开了这类革命性药物研发的历程。1992--1993年,诺和诺德实验室率先揭开了肠促胰素——GLP-1结构与活性之谜,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72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大众医学》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