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38579
知行合一才能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1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郑静晨中华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总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国人头号健康威胁;在国人每年约1030万例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

    事实上,在我国,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过去的传染病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升高,死亡率快速攀升,引发人们对健康的深入思考。

    据了解,在数量庞大的慢性病患者中,固然有一些人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尽管懂得一定的健康知识,但也成为了慢性病患者中的一员。为什么大量慢性病患者是有科学的健康知识,有健全的理性思维的成年人?这里面蕴藏着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往往会脱节,拥有健康知识不等于拥有健康生活。

    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为什么会脱节?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也许要从哲学层面探寻根源,才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礼记》乐记篇章中说道:“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意思是说,人会受七情六欲的驱使,不一定按理性的知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即使人拥有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但并不总是按科学办事,受七情六欲的驱使,人会不顾行为本身的对错及对人身体的危害而行事,与健康背道而驰。这是人性的弱点。例如,明知吸烟有害健康,却有数以亿计的人还在吸烟;明知酗酒有害健康,却因人情关难过继续推杯换盏;明知肥胖有害健康,却克制不住口腹之欲;明知熬夜上网有害健康,却欲罢不能……

    那么,拥有健康的最终答案到底在哪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理论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心学理论认为,“格物”不如“格心”,“知行合一”才是人生正途。因此,管制烟草、美酒、因特网等影响人们健康的物质,仅仅是“格物”,管好人的欲望就是“格心”,后者才是根本。“知行合一”的理念是指“知”和“行”应共同前进,目的和过程要相辅相成,这才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用之于健康,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健康知识+健康生活=健康。学习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才能获得健康,保持健康。 反之,光有健康知识,而不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能保证健康的。

    人类已探索出大量健康科学知识,建立起了医学科学的大厦,但非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生活,并不需要过多的医学知识,懂得一些常识,践行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即可。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均衡膳食、规律起居、足够睡眠、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和谐性爱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