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81160
房颤患者,你“抗凝”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2年第8期
     生活实例

    最近,75岁的张大爷去医院做了次体检,心电图报告提示“房颤”。医生告诉他,房颤容易引发中风,需要服用抗凝药。张大爷完全听不懂医生的话,不明白房颤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房颤和中风有什么关系,更不明白抗凝又是怎么回事……

    医生的话: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指原本规律有序的心房电活动(静息状态下60?100次/分)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400?600次/分的颤动。心房颤动使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等。概括而言,房颤主要导致三个不良后果:心室节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因血栓脱落导致的栓塞(主要是中风)。为预防心房血栓脱落导致的栓塞,患者需要应用抗凝药物,避免血栓形成。

    认识房颤

    房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1%。2004年我国一项包含29079例30~85岁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总患病率为0.77%,男性患病率约为0.9%,略高于女性。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50~59岁人群中仅为0.5%,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7.5%。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7%和1.0%;在冠心病和非冠心患者群中,房颤患病率分别为2.6%和0.7%。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房颤可分为初发房颤(首次发现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房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