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别过头:适度完美有益健康(3)
完美主义者因为目标未能实现,心情低落、体验到抑郁情绪,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完美主义者会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抑郁症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张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她对生活中的每件事的要求都非常高,希望自己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可能完美。可是,最近她却连续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方面,在出国进修选拔考试中,自己仅以2分之差而落选;另一方面,自己精心布置的家,因为楼上漏水,遭受到了破坏,按自己的想法得重新装修布置。因为这些事,她最近感到心情低落、郁郁不乐。她知道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她在微博上看到过类似下面这样的话:“完美主义者容易得抑郁症”“很多抑郁症的患者都有完美主义”……她最近心情不好,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那么,她会不会是真的患抑郁症呢?
追求完美与抑郁症无必然联系
的确,抑郁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存在完美主义的表现,他们往往同时可能还患有强迫症。因为追求完美,有强迫的行为和观念,会给自身带来一系列困扰。因此,这种追求完美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其抑郁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只见于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事实上,追求完美并不是抑郁症的原因,而是加重其症状的一个因素。这就像糖尿病患者喜欢吃甜食,而甜食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抑郁症也类似,如果过度追求完美,会因此导致挫折或给生活带来烦扰,从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甜食并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病因,而追求完美也不是抑郁症的病因。目前,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如此,说完美主义易导致抑郁症,也就不足取信了。
另一方面,张女士体验到的是一种抑郁情绪。这种情绪每个人都曾有过,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具体是否为抑郁症,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必须由精神科医生来诊断、做出结论。当然,感到持续情绪低落时,也可以到精神卫生机构咨询一下,确认自己是否患抑郁症。
特别提醒
把完美当作动力
如何避免完美主义给自己带来挫折感和抑郁情绪呢?窍门就是要把完美作为动力,让“完美”驱动、鼓动自己去做每件事,尽可能让自己做得比较完美。注意千万不可将完美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目标。以完美为目标,失败了会沮丧;以完美为动力,即使失败了,也会坦然,会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不会由此而心情低落。
追求完美,重在当下
崔丽娟
真正的完美可遇而不可求
完美主义者喜欢追求完美。完美主义也是求胜心、好胜心的表现。完美主义者在做事时动机较强;而动机越强,效果往往也更为理想。就这一点而言,完美主义是有正效应的。但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过度则消极。
完美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完美,但完美无标准。即使已经做到了“完美”,还有更完美的。完美其实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如果以标准可以不断被提高的所谓“完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往往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不快乐,因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完美”。即使达到了今天的完美,明天完美就不是现在这个标准了。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大家对完美的要求也不一样。你认为完美的,别人可能认为还不够完美;反之,别人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你还认为不够完美。所以,完美是什么,是有很大主观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正因为如此,达到完美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见,真正的完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一味抱怨自己不能达到完美,其实是消极的。
TIPS
完美的标准应该根据个人实际确立
完美的标准是应该建立在个人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应该与个人的能力、条件等相符。否则,完美主义就是一种对幻想的追求,而不是可以实现的美好理想。因此,我们追求完美,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反思这种完美是否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有可能得到实现。
重视生活中点滴的快乐
追求完美,不应该忘记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因为追求完美也许没错,但追求完美的过程更为重要。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包括一系列小目标的实现,这些小的目标才是自己眼下更应当关注的。因为它们是现实的,是自己正在接触和得到的,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在取得这些小目标的时候,人会得到一种快乐、充实的感觉。这远比追求完美本身更重要。其实,我们应该把完美作为一种动力,而这些生活中的小的目标,才是每天都应该关注的事。只有那样,我们每一天才会快乐开心。
当然,如果没有追求完美,很可能人也不会有动力.没有梦想和理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但是,追求完美,一定要重视生活中能得到的点滴快乐。我们只有重视每一天的点滴生活,才能让自己尽可能去接近完美。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完美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完美主义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一定要注意适度。我们应该关注每一天生活中的点滴,要关注达到完美目标的每一个小的目标。
其次,强迫自己,主动要求自己放下完美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的事务上来。这就要靠平时的自律和个人的努力了。
特别提醒
家长要鼓励孩子完成小的目标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希望自家的孩子做得最好。这种希望孩子完美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日常的进步和变化中。比如,孩子做了一次家务,孩子主动将弄脏了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等等。对此,家长要多加鼓励,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小的细节比完美的目标更为重要。只有把这些小的细节做好了,最终才能尽可能接近完美。
完美:可以追求,不能苛求
傅安球
追求完美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工作上细致一点,任何事情都做得到位一点,等等。但是,追求完美不是刻意追求完美,也不是苛求完美。
有这样一个例子:张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她对生活中的每件事的要求都非常高,希望自己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可能完美。可是,最近她却连续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方面,在出国进修选拔考试中,自己仅以2分之差而落选;另一方面,自己精心布置的家,因为楼上漏水,遭受到了破坏,按自己的想法得重新装修布置。因为这些事,她最近感到心情低落、郁郁不乐。她知道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她在微博上看到过类似下面这样的话:“完美主义者容易得抑郁症”“很多抑郁症的患者都有完美主义”……她最近心情不好,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那么,她会不会是真的患抑郁症呢?
追求完美与抑郁症无必然联系
的确,抑郁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存在完美主义的表现,他们往往同时可能还患有强迫症。因为追求完美,有强迫的行为和观念,会给自身带来一系列困扰。因此,这种追求完美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其抑郁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只见于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事实上,追求完美并不是抑郁症的原因,而是加重其症状的一个因素。这就像糖尿病患者喜欢吃甜食,而甜食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抑郁症也类似,如果过度追求完美,会因此导致挫折或给生活带来烦扰,从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甜食并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病因,而追求完美也不是抑郁症的病因。目前,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如此,说完美主义易导致抑郁症,也就不足取信了。
另一方面,张女士体验到的是一种抑郁情绪。这种情绪每个人都曾有过,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具体是否为抑郁症,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必须由精神科医生来诊断、做出结论。当然,感到持续情绪低落时,也可以到精神卫生机构咨询一下,确认自己是否患抑郁症。
特别提醒
把完美当作动力
如何避免完美主义给自己带来挫折感和抑郁情绪呢?窍门就是要把完美作为动力,让“完美”驱动、鼓动自己去做每件事,尽可能让自己做得比较完美。注意千万不可将完美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目标。以完美为目标,失败了会沮丧;以完美为动力,即使失败了,也会坦然,会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不会由此而心情低落。
追求完美,重在当下
崔丽娟
真正的完美可遇而不可求
完美主义者喜欢追求完美。完美主义也是求胜心、好胜心的表现。完美主义者在做事时动机较强;而动机越强,效果往往也更为理想。就这一点而言,完美主义是有正效应的。但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过度则消极。
完美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完美,但完美无标准。即使已经做到了“完美”,还有更完美的。完美其实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如果以标准可以不断被提高的所谓“完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往往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不快乐,因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完美”。即使达到了今天的完美,明天完美就不是现在这个标准了。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大家对完美的要求也不一样。你认为完美的,别人可能认为还不够完美;反之,别人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你还认为不够完美。所以,完美是什么,是有很大主观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正因为如此,达到完美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见,真正的完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一味抱怨自己不能达到完美,其实是消极的。
TIPS
完美的标准应该根据个人实际确立
完美的标准是应该建立在个人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应该与个人的能力、条件等相符。否则,完美主义就是一种对幻想的追求,而不是可以实现的美好理想。因此,我们追求完美,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反思这种完美是否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有可能得到实现。
重视生活中点滴的快乐
追求完美,不应该忘记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因为追求完美也许没错,但追求完美的过程更为重要。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包括一系列小目标的实现,这些小的目标才是自己眼下更应当关注的。因为它们是现实的,是自己正在接触和得到的,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在取得这些小目标的时候,人会得到一种快乐、充实的感觉。这远比追求完美本身更重要。其实,我们应该把完美作为一种动力,而这些生活中的小的目标,才是每天都应该关注的事。只有那样,我们每一天才会快乐开心。
当然,如果没有追求完美,很可能人也不会有动力.没有梦想和理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但是,追求完美,一定要重视生活中能得到的点滴快乐。我们只有重视每一天的点滴生活,才能让自己尽可能去接近完美。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完美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完美主义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一定要注意适度。我们应该关注每一天生活中的点滴,要关注达到完美目标的每一个小的目标。
其次,强迫自己,主动要求自己放下完美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的事务上来。这就要靠平时的自律和个人的努力了。
特别提醒
家长要鼓励孩子完成小的目标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希望自家的孩子做得最好。这种希望孩子完美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日常的进步和变化中。比如,孩子做了一次家务,孩子主动将弄脏了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等等。对此,家长要多加鼓励,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小的细节比完美的目标更为重要。只有把这些小的细节做好了,最终才能尽可能接近完美。
完美:可以追求,不能苛求
傅安球
追求完美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工作上细致一点,任何事情都做得到位一点,等等。但是,追求完美不是刻意追求完美,也不是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