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3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61701
站在职业的对面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大众医学》2013年第11期
     作为一名病理科医生,我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标本和显微镜,其次就是前来询问病理报告的病人和催促病理报告的临床医生。冷冰冰的标本不会说话,它们静静地躺在取材台上,没有生命。有时也会好奇这些标本来自如何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不过,每当面对那些前来咨询病理报告的病人,我始终保持着一种防备心理,唯恐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泄到自己头上。而对于哪些不断来电话催促病理报告的临床医生,有时也会觉得烦,抱怨他们太过着急了。然而,当我作为一名产妇住进医院,突然站在了自己职业的对面,以“病人”的身份与病友和临床医生“亲密接触”了一段时间后,让我对病人、临床医生,以及医患关系,有了新的感悟。0

    做完产前最后一次检查之后,我在医生的建议下住进了医院。走进产房,放眼望去,个个都是“大肚子”。和准妈妈们在一起,不需要过多的寒暄,腹中的宝宝就是我们最好的话题。以前处在医生的位置,从来没有如此深入地与病人进行过交流。此时,我脱下白大褂,换上产妇服,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她们坦诚交谈,开始慢慢体会到她们的喜怒哀乐。8床是个刚刚20岁出头的女孩子,因为宝宝状况不是太好,在医院住了很久。虽然是老病号,但毕竟是年轻人,依然乐观开朗。9床已经32岁了,一心希望能生个男孩,整天忧心忡忡的。13床“见红”好几天了,但肚子依然没有动静,纠结着要不要马上做剖宫产。也许是因为身份的转变,让我对这些“病友”的纠结、顾虑,甚至抱怨,多了几分理解,医患双方其实都是普通人,只要多一点坦诚和耐心,是不难沟通的。

    我在待产室住了没多久,阵痛就开始了。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阵痛以后,医生建议我接受剖宫产手术。尽管我对医院的手术室并不陌生,但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尤其是白晃晃的无影灯刺着自己的眼睛的时候,一股莫名的无助感涌上心头。尽管为我主刀的产科医生可能做过无数台剖宫产手术,但对我而言,是第一次。突然想起医学生的誓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此刻的我,不就是将自己和宝宝的生命托付于医生之手?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手术开始不到15分钟,我便听到宝宝的哇哇哭声。躺在手术台上的我,真切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由衷地想对医生说声“谢谢”。你们宛如上帝之手,牵着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同时,我也体会到病人对医生的那种信任,以及医生肩负的责任。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能让一个人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另一个人?面对病人的这种“性命相托”的信任,医生没有任何理由不精益求精。也许正因为这份信任,临床医生才会急着问我们病理科医生催报告,因为他们明白救治生命的急迫性,明白生命的信任不应该被辜负。

    手术过后的我虚弱无比,完全依赖护士的精心护理。当我从手术室被推进病房以后,很快就有护士过来挂盐水、绑腹带、压沙包,并向我交待术后各种注意事项。忙完大人的事情,接着又是宝宝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个软绵绵的小人儿,我这个菜鸟妈妈简直无从下手,当真是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床上怕窒息了。护士并没有笑话我的无知,耐心地教我如何抱宝宝,如何换尿布,如何哺乳,如何使用吸奶器等。

    站在职业的对面,不一样的视角,有别样的体会。有些事,有些人,如果不是置身其中,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了解。短短一周,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护士,我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体会过了病人的不易和临床医生的难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对他们更加耐心,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