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559970
心脏性猝死:防治策略432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大众医学》2014年第7期
     近年来,著名演员侯耀文、古月、马季、高秀敏等知名人士,在人到中年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事例屡屡见于报端,突发的英年早逝在引起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猝死”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心脏性猝死每年约5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1500到2000人发生猝死。其中,80%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后幸存者不到2%。心脏性猝死的突发性会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

    四类人群:更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既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如此措不及防,那么,如何及时识别,防患于未然呢?直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明确甄别所有的猝死高危人群。但经过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寻,已经明确以下人群具有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概率。

    1、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并能侥幸存活者 发生心脏猝死后,近98%的人不能生存。如能侥幸生存,则这些人再次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概率远远大于正常人群。

    2、冠心病心肌梗死者 冠心病是我国中年人的常见病。冠心病起病比较隐匿,不少病人并无明确症状,其中,约1/4冠心病病人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表现。冠心病病人发生猝死的绝大部分直接原因是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几乎均为心室颤动)所致,尤其是发生严重心肌缺血,即心肌梗死时。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多在医院外(家内或路途中,或工作场所),不少病人会发生心脏性猝死。

    注意,即使不马上发生心脏性猝死,如果未在心肌坏死之前开通闭塞的心脏动脉血管,则发生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再生,这块坏死的心肌将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进行收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