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脂肪肝防治15大关键词(1)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非消化肝病专科医生,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对脂肪肝的危害,以及防治策略缺乏足够认识。
要真正提高我国脂肪肝的防治水平,必须走“群众路线”,全民普及脂肪肝的防治知识。遗憾的是,无论是我国,还是全球其他国家,均无科普性的《脂肪肝防治指南》可供参考。
经过长达9个月的精心准备,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以及《大众医学》编辑部共同编制的中国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将于2015年3月“全国爱肝日”前后正式发布。相信这部科普著作的发布,对提高我国人民的脂肪肝防治知识,遏制脂肪肝的高发态势,具有积极意义。
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特邀《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的两位主编,向广大读者提纲挈领地讲述脂肪肝防治的15大关键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中国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发布
权威解读:脂肪肝防治15大关键词
本刊记者 黄 薏
支持机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参与亚太地区及欧洲脂肪肝诊疗指南相关文件的制定。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感染病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肝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地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编等。
关键词1:形成原因
专家解读: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或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肝细胞内的脂类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存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强,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将肝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若在光学显微镜下出现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就可诊断为脂肪肝。脂肪肝时,肝细胞内异常积聚的脂质主要是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其他脂类成分也相应增加,并伴有磷脂/胆固醇酯比例的下降。
与病毒性肝炎一样,脂肪肝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通常起病急、病情重;后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急性脂肪肝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目前日益增多的主要是慢性脂肪肝。
根据病因,慢性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滥用所致的酒精性肝病,以及与营养过剩和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药物与中毒性肝损害,也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肥胖、糖尿病、酒精滥用是目前我国居民脂肪肝的三大病因。
关键词2:发病率
专家解读: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病,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一大肝脏疾病。
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各种特殊类型脂肪肝。近10余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不断下降,普通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由原先的9.8%降到7.2%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丙型肝炎已能治愈,乙型肝炎也可有效控制其进展。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的流行,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近几项基于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介于12.5%~35.4%。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饮酒。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由于目前我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关键词3:诱因
解读: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脂肪肝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要防治脂肪肝,必须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症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不良的饮食习惯
过量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了条件。与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相比,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要真正提高我国脂肪肝的防治水平,必须走“群众路线”,全民普及脂肪肝的防治知识。遗憾的是,无论是我国,还是全球其他国家,均无科普性的《脂肪肝防治指南》可供参考。
经过长达9个月的精心准备,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以及《大众医学》编辑部共同编制的中国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将于2015年3月“全国爱肝日”前后正式发布。相信这部科普著作的发布,对提高我国人民的脂肪肝防治知识,遏制脂肪肝的高发态势,具有积极意义。
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特邀《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的两位主编,向广大读者提纲挈领地讲述脂肪肝防治的15大关键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中国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发布
权威解读:脂肪肝防治15大关键词
本刊记者 黄 薏
支持机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参与亚太地区及欧洲脂肪肝诊疗指南相关文件的制定。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感染病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肝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地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编等。
关键词1:形成原因
专家解读: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或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肝细胞内的脂类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存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强,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将肝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若在光学显微镜下出现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就可诊断为脂肪肝。脂肪肝时,肝细胞内异常积聚的脂质主要是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其他脂类成分也相应增加,并伴有磷脂/胆固醇酯比例的下降。
与病毒性肝炎一样,脂肪肝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通常起病急、病情重;后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急性脂肪肝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目前日益增多的主要是慢性脂肪肝。
根据病因,慢性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滥用所致的酒精性肝病,以及与营养过剩和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药物与中毒性肝损害,也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肥胖、糖尿病、酒精滥用是目前我国居民脂肪肝的三大病因。
关键词2:发病率
专家解读: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病,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一大肝脏疾病。
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各种特殊类型脂肪肝。近10余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不断下降,普通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由原先的9.8%降到7.2%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丙型肝炎已能治愈,乙型肝炎也可有效控制其进展。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的流行,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近几项基于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介于12.5%~35.4%。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饮酒。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由于目前我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关键词3:诱因
解读: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脂肪肝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要防治脂肪肝,必须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症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不良的饮食习惯
过量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了条件。与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相比,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