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10招 识别食品安全谣言
“民以食为天”,食物的营养和安全性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如“疯牛病”“三聚氰胺牛奶”“塑化剂”“镉大米”等,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谈虎色变,甚至出现了“我们还能吃什么”这样的疑问。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各有关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专业人员也开展了全方位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来指导居民如何吃得更安全、更健康。但令人遗憾和愤慨的是,社会上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谣言,宣传错误理念,制造恐慌。而随着微博、微信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超以往,信息失真、网络谣言等问题日益突出,大众关心的食品安全更成为谣言重灾区。
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
有数据显示,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2160万次,其中1月份谣言最多;健康类谣言在春节达到全年高峰,有65万多次,其次是暑期,有62万多次。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选取了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周举报数排名前100的“谣言”文章共600篇进行分析,其中健康养生、疾病主题谣言为155篇。从选题、语言、信源、立场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2.2%该类谣言涉及食品安全,30.8%提到癌症,包含了“致癌”“致命”“致死”等危言耸听的词汇。
让我们来看看2015年度朋友圈十大健康类谣言有哪些: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小龙虾是处理尸体的虫子;WiFi辐射损害健康;植物油做饭可致癌;吃猪血鸭血能除霾;猪肉里长钩虫;地暖有辐射会致病;蒸锅水含亚硝酸盐易致癌;用含氯的自来水蒸煮东西会致癌;喝麦苗汁能治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
有数据显示,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2160万次,其中1月份谣言最多;健康类谣言在春节达到全年高峰,有65万多次,其次是暑期,有62万多次。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选取了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周举报数排名前100的“谣言”文章共600篇进行分析,其中健康养生、疾病主题谣言为155篇。从选题、语言、信源、立场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2.2%该类谣言涉及食品安全,30.8%提到癌症,包含了“致癌”“致命”“致死”等危言耸听的词汇。
让我们来看看2015年度朋友圈十大健康类谣言有哪些: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小龙虾是处理尸体的虫子;WiFi辐射损害健康;植物油做饭可致癌;吃猪血鸭血能除霾;猪肉里长钩虫;地暖有辐射会致病;蒸锅水含亚硝酸盐易致癌;用含氯的自来水蒸煮东西会致癌;喝麦苗汁能治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0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大众医学》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