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守护:让“绝望”变希望
初秋的一个早晨,记者如约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的门诊。吴教授已经开始投入到紧张忙碌的门诊了。
治妇科肿瘤:三种“武器”一个都不少
56岁的王阿姨来自江西,进门就问吴教授:“您还记得我吗?”吴教授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好像有点印象,但记不太清楚了。”王阿姨激动地说:“6年前,是您亲自为我做的宫颈癌手术!吴教授,我这次专程来上海复查。”看到康复后的王阿姨,吴教授也很高兴。他告诉记者,自从选择主攻妇科肿瘤以来,他主刀的患者不计其数,常常是从早上七时到达医院,八时半开始第一台手术,到晚上八时多才结束工作。手术、手术,一天做十几台手术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也曾感到过疲惫,但看到患者能够从手术中获益,一步步走向康复,他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还说,每次“上台”,他都希望自己像做第一台手术那样专注,保持最佳状态。
年轻的龚小姐是代她远在湖北的表姐来吴教授门诊“看病”的。她表姐52岁,是一名晚期宫颈癌患者,曾在湖北某医院进行了手术、放疗和化疗。吴教授仔细研究龚小姐递过来的厚厚一叠病历后,惋惜地告诉龚小姐,她表姐的癌症已转移,病情很严重,目前只能使用一些药物延长生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5 字符。
治妇科肿瘤:三种“武器”一个都不少
56岁的王阿姨来自江西,进门就问吴教授:“您还记得我吗?”吴教授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好像有点印象,但记不太清楚了。”王阿姨激动地说:“6年前,是您亲自为我做的宫颈癌手术!吴教授,我这次专程来上海复查。”看到康复后的王阿姨,吴教授也很高兴。他告诉记者,自从选择主攻妇科肿瘤以来,他主刀的患者不计其数,常常是从早上七时到达医院,八时半开始第一台手术,到晚上八时多才结束工作。手术、手术,一天做十几台手术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也曾感到过疲惫,但看到患者能够从手术中获益,一步步走向康复,他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还说,每次“上台”,他都希望自己像做第一台手术那样专注,保持最佳状态。
年轻的龚小姐是代她远在湖北的表姐来吴教授门诊“看病”的。她表姐52岁,是一名晚期宫颈癌患者,曾在湖北某医院进行了手术、放疗和化疗。吴教授仔细研究龚小姐递过来的厚厚一叠病历后,惋惜地告诉龚小姐,她表姐的癌症已转移,病情很严重,目前只能使用一些药物延长生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