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
编号:13515998
经穴按摩,让痛经不再难“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202
    

    

经痛不休,针灸可止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中医认为,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急骤,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均可导致痛经。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经失调密切相关。冲脉并无所属腧穴,而肝、脾、肾三经交会于脾经的三阴交穴,所以针灸治疗痛经常选任脉的关元、中极、气海三穴和脾经的三阴交穴。

    ● 关元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穴能培元固肾,为调补冲任、精血之要穴,亦可通调肝、脾、肾三经。针刺关元穴可温阳止痛,能“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

    ● 中极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针刺中极穴能调理妇人“下元冷”“虚损”,有活血化瘀、清化湿浊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凝滞型痛经。
, 百拇医药
    ●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气海穴为任脉之气所发,乃保健要穴,此穴能补能泻,既可益气补虚,又可行气化滞,对气血不足及气滞血瘀型的痛经效果较好。

    ●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穴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具体治疗时,应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性虚实、辨证分型配穴。比如:气滞血瘀者,配太冲穴;寒邪凝滞者,配命门穴;气血不足者,配脾俞穴、肾俞穴;肝肾亏虚者,配太溪穴,等等。

    虚实痛经治法有不同。实证疼痛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以气滞血瘀型和寒邪凝滞型多见,宜在月经来潮前的3~5天用泻法开始隔日针刺,每次30分钟,至月经来潮为止,寒凝者可以加灸法。若经来仍腹痛,可继续针刺1~2次。虚证疼痛多发生在经行以后,以气血不足型和肝肾亏虚型多见,多于月经将净前用补法针刺,也可加用灸法。

穴位调理有妙招


, 百拇医药
    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按摩和艾灸进行辅助治疗。

● 按摩



    一般自經前一周开始,每晚揉按,至月经来潮即止。

    按摩小腹 双手重叠,紧压腹部,以10 次/分左右的频率慢慢摩动腹部5分钟,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

    斜擦小腹 双手置于侧腹部,从后向前斜擦,方向一致,勿往返擦动,按摩5分钟,以腹部有热感为度。

    点揉关元穴 用拇指指腹稍加压力缓缓点揉关元穴5分钟,以酸胀为度,腹内有热感为最佳。

    揉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用拇指指腹揉捻双侧太冲穴3~5分钟,至有酸胀感为宜。
, http://www.100md.com
    按揉三阴交穴 用拇指指腹揉捻3~5分钟,至有酸胀感为宜。

● 艾灸



    可以在经前一周或经期疼痛时,每天或隔天施行,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

    艾条灸 灸关元、三阴交、足三里三穴,可减轻痛经程度,单灸关元穴也有相当的效果。

    隔物灸 隔物灸多使用盐、姜片、附子饼、药饼等物,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可选灸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常用药饼配方如:当归、香附、肉桂、红花、吴茱萸各等份研末,并用姜汁调和。

专家提醒



    痛经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生活中应注意适当放松,寻求释放压力的合适渠道,以达到身心平衡。同时,应增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少食辛辣、生冷之物。, 百拇医药(沈群)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