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丝润心田(1)
自2002年以来,南京军区部队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工程。经过4年多的实践,部队官兵在学习、训练、生活上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心理健康不再是“敏感话题”
过去,官兵有了心理问题,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敢说,使得一些看似“小感冒”的心理问题被耽搁下来,成了重疾隐患。诸如“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心理问题吗”之类的问题是部队官兵最敏感而又忌讳的话题。心理问题犹如一个个大写的问号,挂在了战士心里,也挂在了带兵人心里。心理健康工程的实施,打破了这种尴尬。通过各种渠道向官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远程会诊系统,积极培养部队心理兼职医生,制定和完善心理工作制度,建立心理疾病防治网络,使心理健康知识逐步深入官兵心里,使心理健康不再成为“敏感话题”。
观念在改变,理念在更新。笔者在部队调查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心理健康工程带来的变化:团以上部队成立了由主官负责、各部门参加的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经常性教育;基层政治主官的教案中有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基层带兵骨干的书架上新添了许多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本,宣传栏、板报中有了心理知识的宣传,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心理问答已是一些单位发现和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金钥匙”。某部政委告诉笔者:“我们现在讲心理问题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些战士有了心理问题,我们能尽快地发现,鼓励他们说出来,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难题。”据某师医院院长介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逐步加大,战士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由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的0.5‰。”共同关注官兵心理健康、共同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已经成为部队各级领导的共识。
, http://www.100md.com
训练场上有了心理医生
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专家指导组组长王焕林告诉笔者:“组织专家到部队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只能解部队一时之渴。心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动态的基础工作,培训基层心理卫生人员才是长久之计。”培养部队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随地为战士们实施心理服务,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年来,军区组织了13期心理医生培训班,授课1054学时,培养了500多名来自基层部队的兼职心理医生,基本保证了每个团级单位有1~2名兼职心理医生。这些经过培训的心理卫生骨干达到了“四会”:会讲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发现官兵的心理问题,会纠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为了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的建设,近两年,南京军区专门从地方特招了30名专职心理医师充实到部队。这些专职心理医师和部队培训的心理骨干一道,活跃在基层单位、训练一线。
某部训练场上,骄阳似火,随队军医不仅发解暑药、防晒品,还向战士们讲述“炎热环境对军人心理有何影响”、“怎样进行军人意志行为训练”等心理知识,并在训练间歇期与战士交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提高。在某炮团的“战神电视台”每周一次的“新闻联播”之后,团卫生队兼职心理医生季标就会准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开始“季军医说事”。不是来一段“模拟病例”,就是和几个战士一道就心理问题互动交流,运用心理学知识解答官兵的心理问题。目前,在南京军区不懂心理知识、不会做心理工作的军医已不算好军医。
, 百拇医药
用科技手段构筑心理健康“防火墙”
用科技手段构筑官兵心理健康“防火墙”是我军心理专家们长期致力的工作。心理健康工程实施之初,以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张理义等为主攻关研发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研制及应用》就获得了成功。这项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对军队人群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这项成果,专家们很快又研制出一套心理测评设备,也就是“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这套由30个遥控答题器、1个红外线接收器和心理测评软件等组成的、不足10公斤重的测评系统现已发放到师以上单位,用于新兵入伍、战士考学、重要岗位选兵和平战时官兵心理健康检测。
面对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考生”们30个人一组,人手一个遥控答题器,各自输入答案,计算机很快给出参加测评人员心理健康的初步评估情况。接下来,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员由专科医生进行筛查,再由102或92医院的专家组进一步严格鉴定。2005、2006连续两年,军区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运用“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对入伍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检测,共清退了88名有心理疾病的新兵,把住了新兵带“病”入伍关。从筛查和专家鉴定的结果看,发病比例都在国家普通人群的正常范围之内。
, http://www.100md.com
从两年多的应用实践看,这套系统解决了我军长期缺乏群体测试工具的难题,使我军的心理健康测定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对防止精神病人流入部队、提高新兵心理素质、减少心因性事故案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部队的广泛好评。
南京军区还借助科学技术拓宽心理教育形式。驻杭州和常州两地的部队分别建立了心理网站,有的单位利用局域网开设了心理咨询站。在某团卫生队,笔者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后看到,以“心灵导航台”为名的网页上既有心理保健知识的介绍,又有网上问答、虚拟交流等互动内容,由既懂心理又懂网络的军医主持。不用多问,单是看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就知道我们的战士对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认可程度。网络心理服务这个平台,既能为战士化解心结、释疑解难,又保护了某些战士不愿吐露的隐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形式新颖,一下子就吸引了基层官兵,使许多心理问题在此得到解决。
康复中心解部队“后顾之忧”
4年前,有部队反映,个别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战士经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可回到部队没多久病状又“卷土重来”。这些容易复发的患者不仅让带兵人提心吊胆,也给基层部队增加了负担。专家点评说,没有缓冲期、缺少中间过度环节是精神性疾病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2003年初,在南京军区党委的指示下,精神病康复中心在102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顾名思义,“康复中心”是帮助病人逐渐恢复健康的地方。部队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经专业科室治疗基本痊愈后,再转到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调养和整休。康复中心张莉护士长说:“到我们这里住院的患者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人了,而是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疗养员。”走进这个康复中心,笔者看到,这里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室、电视房,病房两人一间,床上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下的鞋子摆放整齐,战士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活动,有的在和医护人员聊天……这里是病房但又不像病房。
4年来,这个中心的医护人员还积极探索新的康复理念,摸索出一套具有军队特色的精神疾病康复疗养模式。这里的管理像连队,比如:晚熄灯、早出操和连队一样,每天要查内务卫生,每周日还要开班务会。但又比连队宽松,战士有许多时间休闲娱乐。据了, 百拇医药(孙军红)
心理健康不再是“敏感话题”
过去,官兵有了心理问题,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敢说,使得一些看似“小感冒”的心理问题被耽搁下来,成了重疾隐患。诸如“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心理问题吗”之类的问题是部队官兵最敏感而又忌讳的话题。心理问题犹如一个个大写的问号,挂在了战士心里,也挂在了带兵人心里。心理健康工程的实施,打破了这种尴尬。通过各种渠道向官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远程会诊系统,积极培养部队心理兼职医生,制定和完善心理工作制度,建立心理疾病防治网络,使心理健康知识逐步深入官兵心里,使心理健康不再成为“敏感话题”。
观念在改变,理念在更新。笔者在部队调查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心理健康工程带来的变化:团以上部队成立了由主官负责、各部门参加的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经常性教育;基层政治主官的教案中有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基层带兵骨干的书架上新添了许多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本,宣传栏、板报中有了心理知识的宣传,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心理问答已是一些单位发现和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金钥匙”。某部政委告诉笔者:“我们现在讲心理问题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些战士有了心理问题,我们能尽快地发现,鼓励他们说出来,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难题。”据某师医院院长介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逐步加大,战士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由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的0.5‰。”共同关注官兵心理健康、共同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已经成为部队各级领导的共识。
, http://www.100md.com
训练场上有了心理医生
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专家指导组组长王焕林告诉笔者:“组织专家到部队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只能解部队一时之渴。心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动态的基础工作,培训基层心理卫生人员才是长久之计。”培养部队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随地为战士们实施心理服务,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年来,军区组织了13期心理医生培训班,授课1054学时,培养了500多名来自基层部队的兼职心理医生,基本保证了每个团级单位有1~2名兼职心理医生。这些经过培训的心理卫生骨干达到了“四会”:会讲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发现官兵的心理问题,会纠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为了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的建设,近两年,南京军区专门从地方特招了30名专职心理医师充实到部队。这些专职心理医师和部队培训的心理骨干一道,活跃在基层单位、训练一线。
某部训练场上,骄阳似火,随队军医不仅发解暑药、防晒品,还向战士们讲述“炎热环境对军人心理有何影响”、“怎样进行军人意志行为训练”等心理知识,并在训练间歇期与战士交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提高。在某炮团的“战神电视台”每周一次的“新闻联播”之后,团卫生队兼职心理医生季标就会准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开始“季军医说事”。不是来一段“模拟病例”,就是和几个战士一道就心理问题互动交流,运用心理学知识解答官兵的心理问题。目前,在南京军区不懂心理知识、不会做心理工作的军医已不算好军医。
, 百拇医药
用科技手段构筑心理健康“防火墙”
用科技手段构筑官兵心理健康“防火墙”是我军心理专家们长期致力的工作。心理健康工程实施之初,以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张理义等为主攻关研发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研制及应用》就获得了成功。这项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对军队人群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这项成果,专家们很快又研制出一套心理测评设备,也就是“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这套由30个遥控答题器、1个红外线接收器和心理测评软件等组成的、不足10公斤重的测评系统现已发放到师以上单位,用于新兵入伍、战士考学、重要岗位选兵和平战时官兵心理健康检测。
面对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考生”们30个人一组,人手一个遥控答题器,各自输入答案,计算机很快给出参加测评人员心理健康的初步评估情况。接下来,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员由专科医生进行筛查,再由102或92医院的专家组进一步严格鉴定。2005、2006连续两年,军区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运用“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对入伍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检测,共清退了88名有心理疾病的新兵,把住了新兵带“病”入伍关。从筛查和专家鉴定的结果看,发病比例都在国家普通人群的正常范围之内。
, http://www.100md.com
从两年多的应用实践看,这套系统解决了我军长期缺乏群体测试工具的难题,使我军的心理健康测定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对防止精神病人流入部队、提高新兵心理素质、减少心因性事故案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部队的广泛好评。
南京军区还借助科学技术拓宽心理教育形式。驻杭州和常州两地的部队分别建立了心理网站,有的单位利用局域网开设了心理咨询站。在某团卫生队,笔者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后看到,以“心灵导航台”为名的网页上既有心理保健知识的介绍,又有网上问答、虚拟交流等互动内容,由既懂心理又懂网络的军医主持。不用多问,单是看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就知道我们的战士对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认可程度。网络心理服务这个平台,既能为战士化解心结、释疑解难,又保护了某些战士不愿吐露的隐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形式新颖,一下子就吸引了基层官兵,使许多心理问题在此得到解决。
康复中心解部队“后顾之忧”
4年前,有部队反映,个别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战士经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可回到部队没多久病状又“卷土重来”。这些容易复发的患者不仅让带兵人提心吊胆,也给基层部队增加了负担。专家点评说,没有缓冲期、缺少中间过度环节是精神性疾病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2003年初,在南京军区党委的指示下,精神病康复中心在102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顾名思义,“康复中心”是帮助病人逐渐恢复健康的地方。部队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经专业科室治疗基本痊愈后,再转到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调养和整休。康复中心张莉护士长说:“到我们这里住院的患者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人了,而是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疗养员。”走进这个康复中心,笔者看到,这里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室、电视房,病房两人一间,床上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下的鞋子摆放整齐,战士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活动,有的在和医护人员聊天……这里是病房但又不像病房。
4年来,这个中心的医护人员还积极探索新的康复理念,摸索出一套具有军队特色的精神疾病康复疗养模式。这里的管理像连队,比如:晚熄灯、早出操和连队一样,每天要查内务卫生,每周日还要开班务会。但又比连队宽松,战士有许多时间休闲娱乐。据了, 百拇医药(孙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