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解放军健康》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79073
“酿乳”疗法千古传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解放军健康》 2009年第3期
     古代医家认为,婴儿出生后虽然脱离了母体,但其哺乳期仍可谓是妊娠发育的继续,乳母与乳儿息息相通,乳母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均可通过乳汁影响到婴儿的健康。最早的儿科专著汉代《颅囟经》中对此就有所论述:“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故“奶母忌生冷、油腻、灸焯、毒鱼、大蒜、米醋”。这些认识为“酿乳”疗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的“霍乱候”中指出:乳母触冒风冷、食生冷物皆可致冷气流入乳,乳儿饮其变败之乳,亦致霍乱吐利之疾,此时在治疗上“皆须暂断乳,亦以药与乳母服”,明确提出了婴病调母、母子并治理论为基础的“酿乳”治疗方法,这是对此治法的最早记载。

    “酿乳”疗法提出后,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宋代钱乙论小儿吐乳时即把病因归于乳母食冷、饮热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专辟有“乳母论”,从选择乳母、乳母宜忌、乳母对小儿影响、乳儿方法等方面详加论述,在其治病用药方面则采用或“但令乳母服药,调和乳汁哺儿”,或“乳儿与乳母兼服之”。元代朱丹溪亦特别强调“乳子之母,尤宜谨节”。可见,宋元时期医家对乳母与婴儿的密切关系极为重视。以薛己父子的《保婴撮要》为代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