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89885
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张泽武 吴赤蓬 刘国宁 范存欣 王惠苏
第1页

    参见附件(141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发生状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4所医学院校学生944名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80.6%(693/860)。就业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失恋以及对新生活环境不满意等是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关键词】 抑郁症;因素分析,统计学;精神卫生;学生,医科

    De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ZHANG Zewu, WU Chipeng, LIU Guoning, et al.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By cluster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944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chosen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involving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depression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80.6%(693/860).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worries about academics and employment, being disappointed in a love affaire, being dis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 Conclusion High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exists among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Guangzhou. Some efficient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Depression;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Mental health;Students,medical

    我国学者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显示,大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可高达18%~36%[1]。杜召云等[2]报道,医学生抑郁检出率为54.2%。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抑郁体验会加重成年后的抑郁情绪[3]。并为了解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1月对广州市4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广州市4所医学院校的学生中抽取在校学生944名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860份,应答率为91.1%。其中男生408名,女生452名;年龄为17~37岁之间,平均(21.5±2.3)岁。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的配合下,由调查员指导集中填写问卷。问卷由抑郁状态问卷(DSI)[4]、一般人口学情况和可能影响因素3部分组成。抑郁状态问卷(DSI)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能有效反映抑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1~4级评分。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4组特异性症状,即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评定标准:抑郁严重程度指数=抑郁状况问卷中各条目累计分/80,评分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录入SPSS 11.5软件包并建立数据库,分别以引入变量标准P=0.10,剔除变量标准P=0.11水准,采用向前似然法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抑郁状况

    860名调查对象中,总检出率为80.6%(693/860),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6.3%(656/860),3.7%(32/860)和0.6%(5/860)。408名男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9.4%,4.2%和1.0%;452名女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3.5%,3.3%和0.2%。男生的抑郁检出率(84.6%)较女生(77.0%)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848,P<0.01)。

    2.2 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将所研究的1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赋值后,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性别、生源地等,其余变量对是否抑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表1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表1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越高;大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最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2.182倍;男生较女生容易发生抑郁;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容易产生抑郁;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失恋也是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

    2.3 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到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性别。见表2。表2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表2结果进一步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大学三年级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比大学一年级学生高2.052倍,大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比大学一年级学生高2.687倍;男生比女生容易发生抑郁;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失恋的学生较未经历过失恋的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1.577倍。

    2.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对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等因素的分析表明,男生的就业压力(24.5%)明显高于女生(15.5%)(χ2=11.008,P=0.001);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χ2=25.729,P=0.000),就业压力也随着年级的增加显著增大(χ2=52.817,P=0.000);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满意程度(29.1%)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0.1%)(χ2=7.216,P=0.027)。

     3 讨论

    刘贤臣等[5]曾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60名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32%;王玲等[6]采用BECK抑郁量表修订版(BDI)对279名师范大学生的调查发现,72.8%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本研究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进行的调查显示,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抑郁检出率为80.6%,反映广州市医学生的抑郁状况比较严重,其中绝大多数为轻度抑郁,占76.3%;重度抑郁也占0.6%。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卫生的干预和引导。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最为迅速、问题最为复杂的阶段,因此会产生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产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男生较女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与其他的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如王卫[1]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抑郁检出率男性为16.7%,女性为19.5%,且抑郁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女生可比男生高出2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男性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此次研究显示,男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女生。面对这些压力和责任,许多男生往往无法适应,而社会对他们的心理的变化也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应付方式,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抑郁甚至其他心理卫生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抑郁问题,不能忽视男大学生群体。分析结果还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抑郁状况严重,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着年级的增加显著上升,提示在大学生心理卫生干预和指导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更有效、更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让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今,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且独生子女抑郁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大学阶段是人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阶段,除了学业,感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失恋对于相对单纯的大学生情绪的影响也很大。失恋的大学生比没有失恋问题的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性更大。

    综上所述,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抑郁检出率很高,但多为轻度抑郁。就业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失恋以及对新生活环境的不满意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产生抑郁情绪。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采取更合理、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提高他们的精神卫生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卫.青少年抑郁的预防:青少年应变力辅导计划简介.心理科学,2000,24(4):506-507.

    [2]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45-347;DU Zhaoyun,ZHONG Weifa,ZU Jiusheng.Status of depression among students in Jining Medical College.Chin J Sch Heal,2000,21(5):345-347.

    [3]REINHER ZHZ.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predictors of major depression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Am J Psych,2003,160(12):2 141-2 147.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4-197.

    [5]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6]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216-217.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63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