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89897
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范利国
第1页

    参见附件(146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现况,为医学院校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膳食知识、行为问卷,对大同大学医学院322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60%;主食动植物食品搭配的学生占26.7%,副食荤素搭配的学生占14.3%,不同生源学生副食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荤素搭配率(22.8%)高于农村学生(5.6%);食物消费频次最低的是肉类、鱼虾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占7.1%,0.9%;豆类、薯类消费不理想,每周消费3次及以上的均不到50%;不同生源学生肉类、水果、奶类、豆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3%,52.5%,64.8%,48.8%)高于农村学生(5.0%,37.5%,43.1%,36.9%);不同性别学生肉类、蛋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9%,60.5%)高于女生(4.7%,45.3%)。结论 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农村生源学生及女生。在医学院校针对新生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关键词】 营养;知识,态度,实践;饮食习惯;学生,医科

    食物是维持健康和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一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的全部需要。要使人体健康,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合理搭配。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严重不合理。为了解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是否合理,大学生是否知道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如何合理搭配食物,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大同大学医学院一~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不同年级先按生源(农村、城市)进行分层,再按性别进行分层,最后按学号进行间隔抽样,抽取学生322名,其中一年级学生115名,二年级101名,三年级106名;农村生源学生160名,城市生源学生162名;男生152名,女生170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1)膳食营养知识,依据文献[1]的内容,提出8道问答题;(2)膳食结构,依据文献[1,2]的内容,提出主食结构和副食结构2项内容,其中每项有3个膳食结构选项;(3)食物消费频次,依据文献[1]的内容,列出薯类、肉类、鱼虾、蛋类、牛奶、豆类、蔬菜、水果8类食物(至调查之日前1周)的消费频次。(4)学生特征,即生源和性别。问卷经预实验后修改而成,当堂发卷,当堂收卷。调查人员由预防医学教师担任,共发放问卷322份,收回3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分析

    采用百分率及构成比指标对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膳食结构及各类食物消费频率情况进行分析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含脂肪多的食物知晓率分别为96.0%和94.7%;应吃的最少的食物、含胆固醇多的食物知晓率为79.8%和64.9%,中国居民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知晓率为59.6%,应吃的最多的食物、三餐能量适宜比例和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知晓率分别为29.5%,24.8%和24.2%。不同生源大学生的应吃的最多食物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城市学生知晓率为35.2%,农村学生知晓率为23.8%;其他的食物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蔬菜、水果主要提供营养素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5),女生知晓率为30.0%,男生知晓率为17.8%;其他的食物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大同大学医学院学生群体膳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略)

    2.2 大学生膳食结构情况

    主食结构中,动植物食物搭配的学生占26.7%,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学生占73.3%;副食结构中,荤素搭配的学生占14.3%,以荤菜为主的学生占4.3%,以素菜为主的学生占81.4%。不同生源大学生主食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食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5,P<0.01)。城市学生副食荤素搭配的占22.8%,以荤菜为主的占1.2%,以素菜为主的占75.9%;农村学生副食荤素搭配的占5.6%,以荤菜为主的占7.5%,以素菜为主的占86.9%。见表2。表2 大同大学医学院不同学生群体膳食结构(略)

    2.3 大学生食物消费频次

    95.3%的大学生蔬菜每周消费3次以上,奶类、蛋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有54%和52.3%,水果、豆类、薯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有45.0%,42.9%和36.6%,肉类、鱼虾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有7.1%和0.9%。不同生源大学生肉类、水果、奶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5,15.75,16.07,P值均<0.01),城市学生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有9.3%,52.5%和64.8%,农村学生分别有5%,37.5%和43.1%;豆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5), 城市学生每周消费3次以上占48.8%,农村学生占36.9%;其他食物消费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大学生肉类、蛋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3,7.5,P值均<0.05),男生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为9.9%和60.5%,女生分别为4.7%和45.3%;男女生消费水果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9,P<0.01),男生每周消费3次以上占25.0%,女生占62.9%;其他食物消费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大同大学医学院不同群体大学生各类食物消费频次构成(略)

     3 讨论

    3.1 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知晓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和含脂肪多的食物,对中国居民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知晓率不到60%。最不理想的是对应吃的最多的食物、三餐能量适宜比例及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知晓率均不到30%。不同生源大学生仅对应吃的最多的食物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知晓率略高于农村学生;不同性别大学生只对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知晓率略高于男生。显示我国膳食营养知识宣传在城乡、性别间差异不大,膳食营养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普遍不到位;同时在医学院校未开设食物与健康课程之前,向学校渗透的膳食营养知识也极少,大学生对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一日三餐应合理分配及如何来合理搭配食物无确切答案。

    3.2 大学生膳食结构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的主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副食以素菜为主;城市学生副食荤素搭配率高于农村学生,副食以素菜为主的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表明大学生的膳食结构远远达不到合理膳食的要求,动物食品摄入过少,属于营养不良型,尤其是农村学生,这可能与农村学生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学生有关。

    3.3 大学生食物消费频次情况

    大学生蔬菜消费情况最好,虽然大学生对蔬菜提供的营养素知晓人数还不到30%,但每周消费3次及以上的人数达到95.5%;奶类、蛋类消费情况比较理想,这与大学生了解奶类、蛋类营养价值有着密切关系;豆类、薯类消费情况不太理想,说明大学生对豆类、薯类营养价值的理解还存在误区或者不了解,没有充分了解到豆类是廉价的高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蛋白质相媲美的食物,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薯类的重要保健作用。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肉类、鱼虾类消费频次过低,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是7.1%和0.9%,且肉类一直没吃的学生达39.1%,鱼虾类一直没吃的学生高达89.1%,根本达不到人体对优质蛋白质的需要;城市学生肉类、水果、豆类、奶类、薯类消费频次高于农村学生;女生水果消费频次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节食减肥有关,而肉类、蛋类消费频次低于男生。说明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农村生源学生及女生最为严重。

    3.4 建议

    建议医学院校应于第1学年通过讲座、同伴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合理膳食宣传教育及干预,确保大学生膳食结构合理,以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廷尉,主编.预防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5-152.

    [2]李德,主编.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60.

    【基金项目】 大同大学2004年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 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 037008。 注:()内数字为正确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