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89867
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巢传宣 刘建平 付茶英
第1页

    参见附件(68KB,1页)。

     【关键词】 社会支持;自杀;意识;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非大学生年轻人[1]。大学生自杀事件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惨重的后果和创伤,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自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有益的影响[2]。该文拟就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某大学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其中男生249人,女生209人;文科学生285人,理科173人。

    1.2 方法

    采用肖水源[3]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该量表共10个条目,评价为4个维度,即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将原量表中的“同事”改为“同学”,“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了“儿女”一栏。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4]。根据调查对象在大学期间有否产生过自杀念头判断大学生的自杀意念[5]。

    全部资料统一输入计算机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自杀意念的单项调查显示,458名大学生中,有57名回答有过自杀念头,占10.3%。

    在校期间产生过自杀意念的学生(有自杀意念组)与没有产生过自杀意念的学生(无自杀意念组)在社会支持各项目上的得分见表1。结果表明,有、无自杀意念的学生在社会支持各项目上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自杀意念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比无自杀意念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差。表1 江西某大学有、无自杀意念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研究自杀者(包括自杀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的心理情况一直很难。通过对有自杀意念者的研究,可以为预防自杀的发生提供有益的依据。研究表明,江西某大学学生有过自杀意念的比例为10.3%。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意念的产生中可发挥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好的学生相对而言产生自杀意念的机会较少。因此,在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中,应考虑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指大学生通过社会联系,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中社会联系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5]。这种社会联系即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进行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时,可以综合考虑大学生社会联系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2.

    [2]VAILLANT.Theoretical hierarchy of adaptive ego Mechanisms:a 30year followup 30 men selected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A Rich Gen Psych,1971,24(2):10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7.

    [4]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34-35.

    [5]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天津社会科学,1998:67.

    【作者单位】 1 南昌工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江西 330099;

    2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