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56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结果 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 行为,成瘾;流行病学;学生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YAOYing-shui* ,GAO Chen,ZHOU Fang-hua,et al.
*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1),Anhu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in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of internet use and addiction among2010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Results The netsurfing rate of male students(95.94%)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emale(79.93%,P<0.01).The net surfing rate of freshm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P<0.01).The IAD rate was14.17%,and itwas16.73%for male and6.65%for female(P<0.01).The IAD rate was related to parent's culture background,harmonic 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pocket money(P<0.01).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ppetite,sleep,trembling,vision,headache,suicide ideation,anxiety,depression,emotion,knowledg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plaints between students with IAD and non-IAD(P<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AD is high in college students.IAD has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ety,school and family should collaborat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AD.
【Key words】 Behavior,additive;Epidemiology;Students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以信息为标志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等方面受到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 [1]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2] 。伴随着网络过度使用而引起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为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开展此项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芜湖地区3所本科院校(师范类、医学类和理工类)进行调查。发出调查表2200份,收回2105份(95.68%),获有效调查表2010份,有效率为91.36%,其中男生1427名,女生583名。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自拟调查表。正式调查前先预调查30名大学生,修改完善调查表,以保证调查的可行性。所有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在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请辅导员回避,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可靠性。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上网情况,上网对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网络成瘾的特征等。
1.3 网络成瘾的诊断 根据Young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有下列指标中5项及以上者,称为网络成瘾 [3-4] :(1)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控;(2)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3)企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4)耐受性增高(上网时间越来越长);(5)上网的花费增加;(6)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h;(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教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教师发生冲突;(10)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
1.4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表在输入计算机前,先剔除未应答或不合格表格,全部有效资料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软件作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上网率 被调查的2010人中,上网人数达1835人(91.29%)。男生上网率为95.94%(1369/1427),女生上网率为79.93%(466/583)(χ 2 =133.376,P=0.000),男生上网率高于女生。按年级分组,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χ 2 =35.053,P=0.000),见表1。
2.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 在1835名上网者中,符合网络成瘾条件的共有260人,成瘾率为14.17%(260/1835)。男生成瘾率为16.73%(229/1369),明显高于女生(6.65%,31/466)(χ 2 =29.019,P=0.000)。
表1 芜湖地区不同年级大学生上网情况(略)
2.3 成瘾者各项成瘾指标出现的比例 以“迷恋上网且不能自控”的表现最为常见,占85.38%(222/260);“耐受性增高”为80.38%(209/260);“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为75.00%(195/260);“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为71.15%(185/260);“上网的花费增加”为61.92%(161/260);“企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为60.38%(157/260);“向家长、教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为52.31%(136/260);“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h”为43.85%(114/260);“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为40.38%(105/260);“因上网与家长、教师发生冲突”达34.62%(90/260)。
2.4 家庭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检出率有关(P值均=0.000),见表2。
表2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家庭因素比较(略)
2.5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
2.5.1 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等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见表3。
2.5.2 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网络成瘾者中有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见表4。
表3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健康状况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发生率/%。
表4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心理、社会功能状况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网络成瘾现象是目前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芜湖地区3所高校调查显示,有91.29%的大学生有上网的爱好,男生上网率高于女生。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低于其他年级,可能因为大一新生仍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而大二以后学校管理稍有放松。早期研究报道显示,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40%以上,近年来的研究为6%~14% [5-8]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为14.17%。造成这种差异可能是研究方式、时间和样本选择不同以及地区差异有关。大多数研究认为,成瘾者以男性居多,也见无性别差异的报道 [9-11] 。本研究表明,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笔者认为,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学习动力不同,而且可能把各自不同的现实生活习惯与方式延伸到网络行为上来。
从成瘾者各项成瘾指标可以看出:大多数成瘾指标的发生比例都在50%以上,说明网络成瘾存在较多方面的损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出现,家庭也应负较大的责任。因为家庭是每一位青少年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品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12] 。通过对家庭因素分析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不和睦、每月给过多的零用钱均可能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推测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在社会中承担的工作较多,与其子女交流的机会减少;也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高,给子女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其为了逃避压力而过度使用网络有关。不论成瘾与否,长时间上网对大学生健康、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已毋庸置疑,尤其是成瘾者健康心理方面受到的损害更大。此次调查发现,成瘾者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视力下降、流泪、头痛头晕和颤抖症状,进而出现精神亢奋等行为上的改变,逐渐发展至烦躁、压抑,甚至轻生念头等反应。这些行为特征说明因上网产生了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网络成瘾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一再受挫,甚至引起与家长、教师的冲突。
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时,需要从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着手:(1)净化社会大环境,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网吧的管理和规范;(2)改善家庭环境,创造良好、和睦、平等的家庭气氛;(3)转变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4)加强网络管理,杜绝不良信息诱惑。社会、家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网络,将会有效地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1-14.
[2] 林绚群.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3] 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6-798.
[4]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 Psych Behav,1996,1(3):237-244.
[5] 林琴,徐勇.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54-255.
[6] WHANG LS,LEE S,CHANG G.Internet over-users'psychological pro-files:A behavior sampling analysis on internet addiction.Cyber Psychol Behav,2003,6(2):143-150.
[7] ANDERSON KL.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 exploratory study.Am Coll Heal,2001,50(1):21-26.
[8] CHOU C,HSIAOMC.Internet addiction,usage,gratification,and plea-sure experience: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Com Edu,2000,35(1):65-80.
[9] 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4,27(6):1446-1448.[10]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symptoms,evaluation and treatment.In clinical Practice:A source book,1997,17(1):19-31.
[11] SCHERER K.College life on-line:Healthy and unhealthy internet use.J Coll Life Dev,1997,38(2):655-665.
[12]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3,11(4):279-280.
【基金项目】 共青团中央2004~2005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计划)。
【作者单位】 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校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