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99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受害与施暴情况,为中小学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用自编“校园暴力行为问卷”调查杭州市2423名中小学生。 结果 87.3%的学生遭受过暴力侵害,49.2%的学生承认曾对他人有过施暴行为。课间、教室里发生暴力行为比较多,男生比女生多,初中生比小学生和高中生多。独生子女、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和睦程度、父母学历、外来学生、职业高中、重点高中等因素对校园暴力存在一定影响。 结论 中小学校园暴力比较普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暴力;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校园暴力是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近几十年来,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2001年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司法部报告,1999年发生了250万起校园内犯罪 [1] 。法国1998-1999学年度共发生了2万多起校园暴行,教师成为受害者的案子越来越多 [2] 。日本2001学年在公立中小学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为3.3万多宗 [3] 。台湾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以台湾有130多万名初高中学生推算,超过9万的台湾中学生生活在校园暴力阴影中 [4] 。我国内地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园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该研究试图以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自编问卷对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0月中旬,抽取杭州市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每所学校抽取学生250名,共抽取学生1500名,又在杭州市乡镇抽取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每所学校抽取学生250名,共1500名,合计调查3000名学生。调查该学期开学以来的校园暴力情况以及他们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知,收回有效问卷2423份,有效率为81.0%。
1.2 方法 调查的校园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性骚扰、欺负、财产破坏、体罚,同时调查暴力发生的地点,该研究将地点限定在校内各种场所和上学、放学路上;调查暴力发生的主体,即施暴者和受暴者。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发生情况
2.1.1 中小学校园暴力报告率 87.3%的同学报告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其中遭受最多的是身体攻击(73.4%),最少的是性骚扰(18.8%)。49.2%的学生报道曾对他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侵犯,其中最多的是言语攻击(42.7%),最少的是性骚扰(3.8%)。见表1。
表1 杭州市2423名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受暴及施暴情况构成(略)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
2.1.2 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关于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5.1%的学生回答发生在上学前,23.5%的学生回答发生在课间休息,6.9%的学生回答发生在上课时,16.4%的同学回答发生在放学后;地点方面,11.5%的学生回答发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21.1%的学生回答发生在教室里,10.8%的学生回答发生在走廊上,4.4%的学生回答发生在寝室里,4.5%的学生回答发生在厕所里,3.8%的学生回答发生在办公室里,8.7%的学生回答发生在学校操场上。
2.1.3 中小学校园暴力施暴者 30.7%的学生回答是男性,13.2%的学生回答是女性;13.5%的学生回答是高年级同学,3.8%的同学回答是低年级同学,21.5%的学生回答是同年级同学,有11.3%的学生回答是外校学生。
2.1.4 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12.2%的学生认为暴力行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14.7%的学生认为暴力行为使他们心里充满恐惧、痛苦、仇恨、孤独和怀疑,9.7%的学生认为暴力行为使他们不相信正义能战胜暴力,6.3%的学生认为暴力行为使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2.1.5 校园暴力行为的应对方法 15.5%的学生告诉学校老师,14.2%的学生告诉家人,13.5%的学生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9.7%的学生什么也不做等待着事情结束,9.1%的学生找机会摆脱或报复,1.7%的学生因害怕而没有来学校,4.5%的学生找学校心理咨询员,7.8%的学生选择报警,3.8%的学生选择其他方法。
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应对方式没有帮助,有23.2%的学生认为有时候有帮助,12.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
2.1.6 学生攻击他人的可能原因 46.0%的学生认为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35.6%的学生认为是受电影、电视和网络等传媒的不良影响,33.0%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这些人天生喜欢攻击他人,32.4%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同学关系差,30.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习成绩差,24.4%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关系不好,23.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身体比较强壮,15.8%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自卑,有14.7%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差,14.6%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家庭贫困。
2.1.7 学生容易受他人攻击的可能原因 52.4%的学生认为是性格比较软弱,43.0%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同学关系不良造成的,39.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身体比较瘦弱,35.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外表不讨人喜欢,26.1%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沟通能力比较差,24.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自卑,23.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习成绩差,20.2%的学生认为是家庭贫困,4.9%的学生认为其他的一些原因。
2.2 学生个人因素与校园暴力 不同性别的学生除财产破坏受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受暴和施暴上男生都多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4~11.283,P<0.001)。独生子女在受暴方面总体上比非独生子女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5),尤其是言语受暴和财产破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0,2.636;P<0.01);在施暴方面,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身体攻击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多(t=2.638,P<0.01)。乡村学生在性骚扰受暴(t=3.561,P<0.001)、性骚扰攻击和财产破坏上多于城市学生(t=2.068,3.163;P<0.01),在其他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初中和高中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初中的受暴和施暴行为都多于小学和高中(F=29.040,9.121;P<0.001),在受暴方面,除了小学的欺负行为多于初、高中外(F=30.774,P<0.001),其余因子都是初中最多(F=7.852~32.886,P<0.001);在施暴方面,所有因子都是初中最多(F=3.747~13.321,P<0.05或0.001)。不同成绩(好、中、差)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表现为成绩越差,受暴(F=3.516,P<0.01)和施暴行为(F=8.266,P<0.001)越多;在受暴方面,欺负和财产破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上都是成绩最差的最多(F=6.021~9.944,P<0.001);在施暴方面,除财产破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也是成绩最差的最多(F=2.726~10.705,P<0.05或0.001)。
2.3 家庭因素与校园暴力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的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受暴方面,总体上表现为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最少,经济状况差的最多(F=11.954,P<0.001);在施暴方面,经济状况好的最少,经济状况差的最多(F=6.611,P<0.01)。不同家庭关系(很和睦、比较和睦、一般、不太和睦、很不和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表现为家庭关系越不和睦,受暴(F=12.023,P<0.001)和施暴行为(F=9.834,P<0.001)越多。但施暴方面的性骚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亲学生在受暴和施暴方面总体上都比双亲学生多(t=3.287,2.540,P<0.01),在受暴方面除欺负外的因子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t=2.797~2.972,P<0.05或0.01),在施暴方面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2.059;P<0.05)。学生在受暴和施暴方面总体上受父亲学历因素影响,父亲学历高或低比父亲学历中等(高中和中专)的学生多(F=8.891,15.489,P<0.001),但各因子之间的差异只存在于父亲学历高和父亲学历中等之间。母亲学历高的学生在受暴(F=10.834,P<0.001)和施暴(F=3.237,P<0.05)方面总体上显著多于母亲学历中等和低的学生,各因子除性骚扰和财产破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都是母亲学历高的学生多于母亲学历中等和低的学生。
2.4 学校因素与校园暴力 外来学生(民工子女、插班生、寄读生)在受暴方面总体上与本地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上受暴明显比本地学生多(t=2.384,2.925; P<0.01);外来学生的施暴行为总体上多于本地学生(t=2.554,P<0.01),尤其表现为身体攻击、性骚扰和财产破坏上(t=2.398,2.461,3.073;P<0.05或0.01)。职业高中的校园暴力行为显著多于其他高中,在受暴方面主要表现为欺负、破坏和财产破坏方面(t=2.300,3.528,2.747;P<0.05~0.001),在施暴方面欺负和财产破坏多(t=2.634,2.597;P<0.05或0.01)。重点高中和非重点高中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重点高中的身体受害(t=2.869,P<0.01)和欺负受暴比重点高中多(t=2.105,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87.3%的学生承认遭受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暴力,最多的是身体攻击,但只有49.2%的学生承认对他人进行过伤害,最多是言语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学生不愿意承认对他人进行过身体攻击,在他们的心目中言语攻击并非暴力行为,至少没有身体攻击那样严重。男生遭受和实施的性骚扰行为都比女生多,可能因为调查包含了言语性攻击、传播色情图片等行为,这些行为在男生中比较多。男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多于女生,与社会文化对男性暴力行为更为宽容有关。独生子女在受害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多,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城乡学生总体上没有差异,但乡村学生在性骚扰和财产破坏方面多于城市学生,可能因为乡村文化对言语性攻击和财产破坏的容忍度相对城市较高。初中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多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可能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关,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强烈而不稳定,思想多变而不成熟,行为的冲动性很强,是青少年犯罪初犯的高峰期,也称为“危险期”。成绩与校园暴力行为总体上呈反比关系,即成绩越差,校园暴力行为越多,这是因为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差的学生比较多造成的。
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总体上比家庭经济状况好和中等的学生的受暴和施暴情况多,这可能与生活条件差的学生比较受人歧视有关。家庭关系越不和睦的学生校园暴力行为越多,因为这样的家庭本身暴力行为比较多,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加上学生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会产生挫折心理,从而加剧其暴力倾向。单亲家庭学生的受暴和施暴方面都多于双亲家庭学生,其原因类似于不和睦的家庭,因为大多数单亲家庭是父母不和离异造成的,少数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也可能由于家庭的不完整而带来行为问题。父母学历高的学生在受暴和施暴方面都多于父母学历中等和学历低的学生,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外来学生(民工子女、插班生、寄读生)在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上受害明显比本地学生多,在施暴行为总体上显著多于本地学生,尤其表现为身体攻击、性骚扰和财产破坏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容易受人歧视、排斥,从而压抑感和挫折感比较强。职业高中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显著多于其他高中,非重点高中的身体攻击和欺负比重点高中多,可能与职业高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比其他高中多,非重点高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比重点高中多有关。调查结果还表明,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在教室里的较多,课间休息时较多,男生施暴多于女生,同年级同学之间多于不同年级之间,其最坏的影响是使学生感到恐惧、痛苦、仇恨、孤独和怀疑。学生遇到校园暴力侵害时求助最多的对象是老师、家人和同学,也有不少同学不求助。多数学生认为这些求助方法有时有帮助。学生认为容易受到他人攻击的主要原因是性格软弱和同学关系不良,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影视、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校园暴力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意味着预防校园暴力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4 参考文献
[1] 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青年研究,2002,(11):44-49.
[2] SOYIBO K,LEE MG.Domestic and achool violence among high school su-dents in Jamica.Wes Indian Med L,2000,49(3):232-236.
[3] YOUSSEF RM,ARTIA MS,KAMEL ML.Violence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Alexandria.Ears Meditter Health J,1999,5(2):282-298.
[4] MULUGATA E,KASSAYA M,BERHANE Y.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sexual violenc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Ethiop Med J,1998,36(3):167-174.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杭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