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489751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郭亚文 周祖华 周月芳 刘洪雷 张 泓
第1页

    参见附件(180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趋势,为干预学生发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统计分析静安区2003-2004学年学生伤害的个案调查表。 结果 2003-2004学年静安区学生伤害年报告发生率为464.52/10万,年报告死亡率为9.14/10万;伤害类型以碰撞、跌落为主,分别占62.99%和15.75%;伤害性质以外伤、骨折多见,分别占44.49%和33.46%;伤害部位以上肢、下肢、头面部为主,分别占38.19%,30.31%和27.56%;伤害时间以课间休息、上课、放学后为主,分别占43.31%,24.41%和17.72%;伤害场所以学校为主,占76.77%;伤害原因以非体育性的不慎为主。 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率较其他地区低,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学生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学生伤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学生保健服务

    伤害是导致世界许多国家青少年死亡、伤残的首要原因。本文对2003-2004学年上海市静安区学生的伤害个案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干预学生发生伤害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伤害的个案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静安区各学校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学生伤害个案调查表,由学校卫生教师和区CDC专业人员共同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有下列3种情况之一者纳入伤害统计范畴 [1] :(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2)由家长或教师做紧急处理;(3)因伤休息0.5d以上。

    2 结果

    2.1 伤害概况 年报告发生率为464.52/10万(254/54680),2003和2004年分别为451.89/10万(125/27661),477.44/10万(129/27019)。小学、中学、职校发生率分别为453.61/10万(73/16093),474.03/10万(157/33120),336.13/10万(24/7140)。报告发生率男生为720.47/10万(193/26788),女生为218.70/10万(61/27892);性别构成中,男生占74.98%(193/254)。

    2.2 伤害的流行特点

    2.2.1 伤害类型 发生的伤害类型有9种,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碰撞62.99%(160/254)、跌落15.75%(40/254)、动物咬伤8.27%(21/254)、砸伤5.12%(13/254)、穿刺伤3.15%(8/254)、其他2.36%(6/254)、交通事故1.18%(3/254)、他杀0.79%(2/254)、火灾0.39%(1/254)。

    2.2.2 伤害性质 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伤44.49%(113/254)、肌肉撕裂伤9.45%(24/254)、骨裂3.54%(9/254)、脱臼3.15%(8/254)、脑震荡1.18%(3/254)、其他4.72%(12/254)。

    2.2.3 伤害部位 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上肢38.19%(97/254)、下肢30.31%(77/254)、头面部27.56%(70/254)、其他部位1.97%(5/254)、颈部1.18%(3/254)、胸背部0.79%(2/254)。

    2.2.4 发生时间 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午45.67%(116/254)、上午37.01%(94/254)、中午11.81%(30/254)、晚上5.51%(14/254)。按作息时间分:课间休息43.31%(110/254)、上课24.41%(62/254)、放学后17.72%(45/254)、休息日11.81% (30/254)、其他2.76%(7/254)。

    2.2.5 发生场所 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校76.77%(195/254)、家庭8.66%(22/254)、上(放)学途中7.48%(19/254)、其他公共场所3.15%(8/254)、休息日11.81%(30/254)、其他2.76%(7/254)。

    2.2.6 受伤原因 体育性占25.98%(66/254)、非体育性占74.02%(188/254)。体育性中不慎占95.45%(63/66),保护不够占3.33%(2/66),场地不平占1.52%(1/66);在非体育性中不慎占92.55%(174/188),嬉闹占4.26%(8/188),其他占2.13%(4/188),打架占1.06%(2/188)。

    2.2.7 转归 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痊愈96.06%(244/254)、身体缺陷或永久性伤残1.97%(5/254)、死亡1.97%(5/254)。

    2.3 死亡分析 报告的伤害死亡率为9.14/10万(5/54680),其中2003和2004学年分别为3.61/10万(1/27661),14.80/10万(4/27019)。

    死亡发生在晚上4例,上午2例,下午1例;发生在放学后3例,休息日、上学途中各2例;死亡学生年龄构成为14岁3例,10,12,15,17岁各1例;死亡学生中男生3例,女生4例;死于他杀、意外死亡、火灾各2例,交通事故1例。

     3 讨论

    3.1 伤害的概况 2003学年静安区健全了伤害报告网络,使伤害的报告发生率显著上升,2003和2004学年分别达到451.89/10万和477.44/10万。与其他城市相比,报告发生率仍然较低,如深圳市报告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59% [2]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 [3] ;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国际伤害外部原因分类标准(ICECI),在北京、上海、广州3城市调查结果发生率可能仍然高于16%。说明导致报告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伤害报告网络的不断健全,学校故意漏报、不报减少所致,实际伤害发生率高于伤害的报告发生率。

    伤害的发生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与多篇报道结果一致 [2] 。主要由于男生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成熟迟于女生,而且在嬉闹或活动中男生的活动量及范围显著大于女生,导致男生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

    3.2 伤害特征分析 静安区学生伤害类型多达9种,前3位分别为碰撞、跌落、动物咬伤,3者占总数的87.01%,其中碰撞占62.99%,跌落占15.75%,动物咬伤占8.27%,说明该区伤害以碰撞为主,跌落相对较少。碰撞常是在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中发生,而跌落的主要原因常是路面不平、较滑所致。在进一步调查中还发现,发生体育性碰撞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和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非体育性碰撞的原因主要是不慎和嬉闹。伤害发生时间为课间休息占首位,再次说明学生在课间休息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不注意文明运动和玩耍是导致该区学生伤害的主要原因。若能有效控制课间休息过程中的不慎碰撞,将会有效减少该区学生伤害的发生。

    伤害性质以外伤、骨折为主,分别占44.49%和33.46%;发生部位以上肢、下肢、头面部为主,主要表现为四肢、头面部的外伤或四肢骨折。说明在活动或运动时应加强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的个人防护,尤其在运动中。学校是伤害的主要发生场所,学生、老师应加强学习外伤、骨折相应的救护常识,减少此类伤害发生后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是实施安全教育等干预伤害措施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主要场所,应坚持将这些内容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

    3.3 伤害所致的死亡分析 据WHO的资料分析,伤害是5~24岁人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死亡原因 [4] 。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 [5] 。

    本组伤害死亡病例中,2例他杀均为初中学生,其中一例是死于家庭第三者导致的他杀,另一例死于不谨慎结交异性朋友所致。由于初中生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相对肤浅,对有关危险行为的产生和后果的知识掌握不够。应教育他们谨慎结交异性朋友,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2004学年1例学生死于火灾,为在火灾中窒息死亡。学校应组织师生学习《消防法》,开展消防演习、消防知识比赛,推动消防知识“进学校”,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及自防自救能力。

    应充分认识伤害对学生健康的影响。事实证明,以消除隐患、健康教育和安全促进为主导的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伤害的发生 [6-9] 。建立有效的学生伤害监测网络,防止漏报、不报,分析伤害的特征和流行趋势,针对该区学生伤害的主要特征,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健康。

     4 参考文献

    [1] 王声 氵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特1):29-32.

    [2] 梁红英,张青献,张世英,等.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调查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170-1171.

    [3] 姚应水,叶冬青,王金权,等.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0-211.

    [4] WHO.Accidents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orld.Health Satis Quart,1996,39(3):216.

    [5] 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中国妇幼卫生项目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206.

    [6] MINORUT,TOMOKO N,SEIZO S,et al.Patlerns of health-risk behav- ior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 Sch Health,2001,91:23-28.

    [7] 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等.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9-211.

    [8] 马秀侠,安淑惠.开设安全教育课前后小学生伤害事故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74.

    [9] 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92-293.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4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