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89730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冯晓黎 梅松丽 李兆良
第1页

    参见附件(273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 结论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精神卫生;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Effect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FENG Xiao-li,MEI Song-li,LI Zhao-li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Jili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haracters of internet use and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amon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ati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gainst IDD.Methods A total of1784students were chosen randomly and interview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n IAD,SCL-90and Sensation Seeking Scale(SSS-V).Results The total prevalence rate of IAD was7%and male students in low grade was the high prevalence population.IAD patients spent more time and money on internet.Positive response was found in the factors of obsessive compulsive,depress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sleeping and eating,furthermore,they had higher disinhibition.Conclusion IAD have grea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so we should induce them using internet correctly.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Transactional analysis;Students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Young [1] 把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国外研究已发现IAD对认知、行为、情绪情感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消极影响。该研究拟了解网络成瘾大学生对自身受影响状况的认识,并对IAD人群的网络使用方式和网络态度进行调查,为IAD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长春市某综合性大学整群分层选取一~三年级在校大学生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84份,有效率为89.2%,其中男生616人,女生1168人;一~三年级学生分别为568,596和620人。

    1.2 测量工具 (1)网络成瘾症状调查表。Young [1] 提出了8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①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②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才能产生满足感;③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④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⑤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⑥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⑦向别人撒谎互联网的卷入程度;⑧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根据以上标准编制了8个项目的调查表,采用“是”、“否”回答。(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 。采用吴文源等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评定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3)脱抑制化:采用陈仲庚等修订的感觉寻求量表(SSS-V)中的脱抑制化分测验 [3] ,用于评定对社会规则的背离程度。

    网络使用方式和态度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问题,了 解被试上网的特点以及对于网络重要性和利弊的观点。

    1.3 方法 所有问卷均采用团体施测方式进行,被试匿名填写。测验分2个阶段,第1阶段先进行SCL-90测验,再把其他问卷题目打乱顺序作为第2阶段测验。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情况 全体被试的网络成瘾(简称网瘾)症状平均分为(1.48±1.62)分。根据Young提出的诊断标准,将IAD得分5分以上者划为网络成瘾人群,结果发现,1784名大学生里有网络成瘾者124人,占总人数的7%。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11.2%,女生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6.48,P<0.05)。

    一~三年级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1.1%,9.6%和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4.51,P=0.11)。根据数据趋势把一、二年级编码为低年级,把三年级作为高年级,结果低年级检出率为9.9%,高年级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39,P<0.05)。说明低年级大学生更易发生网络成瘾问题。学生来源(城市或农村)对网络成瘾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χ 2 =0.241,P=0.623)。

    2.2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方式及态度 比较非网瘾大学生和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式上的特点,结果见表1。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时间缺少规律性,与非网瘾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4.06,P<0.001);每次上网时间更长,单次上网时间3h以上可以看作IAD的重要特点(χ 2 =31.95,P<0.001);上网费用占生活费的比例较大,45%的成瘾者每月上网费占生活费的1/2甚至更高(χ 2 =38.08,P<0.001)。非网瘾大学生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态度见表2。

    表1 网络使用方式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中的分布(n=124)(略)

    表2结果表明:网瘾大学生对网络的重要性给予更高的认定(χ 2 =52.01,P<0.001);但关于网络带来的利弊,网瘾与非网瘾大学生一样,都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2.3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见表3。

    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焦虑和妄想2个症状上与非网瘾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症状都显著高于非网瘾大学生。其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睡眠与饮食4项症状指标已经达到阳性程度。

    采用感觉寻求量表中的脱抑制化分测验,考察非网瘾大学生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脱抑制化情况,结果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脱抑制化程度显著高于非网瘾大学生(t=3.86,P<0.001)。说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生活于网络匿名世界,逐渐丧失了受现实社会规则制约的倾向。网络成瘾大学生对网络影响做出更多消极判断。见表4。

    表2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态度(略)

    表3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SCL-90因子分比较(略)

    表4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对自身受影响程度的认识(略)

     3 讨论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与国内外有关IA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一致。大学低年级男生是IAD的高发人群,应该在未来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得到更多关注。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睡眠与饮食4项症状指标,网络成瘾大学生已经达到阳性程度。这一结果证明IAD本身是一种强迫性行为,过度网络依赖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适应功能减弱,抑郁情绪增加,睡眠与饮食规律被破坏。因此,IAD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显著增强了大学生的脱抑制化水平,这一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说明在中国社会中IAD的脱抑制化作用同样存在。在虚拟人际交往中,人们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被迫接受世俗、规范或准则的约束,因此具有抑制解除作用。未来的IAD干预研究中须注意这一问题,应在干预措施中包含德育成分,重新塑造网络成瘾者对待社会规则的态度。

    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者本人关于网络对于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危害基本持有清醒的认识。说明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是出于认识问题,而是出于自制力问题。这一点可以成为未来干预研究中可利用的积极因素。

     4 参考文献

    [1]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 Psych&Behav,1996,1:237-244.

    [2] 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90,2:101-104.

    [3] 陈仲庚,张雨青.感觉寻求量表(SSS-V)使用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心理系,1989.

    [4] 潘琼,肖水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37-240.

    【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2005101002)。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 13002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