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89241
当代大学生爱情倾向差异性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魏 源
第1页

    参见附件(264KB,2页)。

     【关键词】 情感;个性;对比研究;学生

    上世纪70年代,Rubin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multifaceted attitude),并编制了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等依据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编制了“Love Attitudes Scale” [1] ,施测于807个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6个维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中国的爱情心理学实证研究较美国迟缓。台湾心理学界王庆福(1994) [2] 采用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作了实证性研究。大陆心理学界,肖海雁 [3] 应用故事情景投射法研究对626名大学生爱情观进行了差异性实证。

    大学阶段是爱情萌芽发展最快速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该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爱情倾向,以便对大学生爱情特点有更深的认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某高校826名一~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86名,女生440名;大一年级学生196名,大二年级学生268名,大三年级学生214名,大四年级学生158名。样本的选取按随机抽样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等依据Lee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编制的“Love Attitudes Scale”,包括情欲爱、游戏爱、友伴爱、现实爱狂热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该量表的KMO值(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其值愈大时,愈适合作因素分析)为0.849(>0.8)。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491(df为435)、P<0.001,说明其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因素分析结果共获得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56%。作斜交旋转,结果发现因素结构较为稳定,因素涵盖题目没有变化,与6个维度内容吻合。

    120人2周后的重测信度系数介于0.685~0.868之间,平均值为0.767;内部一致性6个分量表在0.612~0.815之间。

    为了验证量表6个维度结构的合理性,应用LISREL8.53作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验证量表的维度结构。本研究中各项指标均在0.80以上,RMSEA为0.051,说明总体上6个维度的结构可以接受。

    1.3 方法 由研究者为主试,对826名被试在1周内分4批集体施测。所获数据应用SPSS11.5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t检验,以LISREL8.53作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学生爱情倾向比较 以单因子方差分析比较各年级学生在爱情倾向上的差异,发现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较大一年级学生更倾向于现实之爱,多站在现实的角度选择符合自己想法的异性朋友。见表1。

    2.2 男女大学生爱情倾向比较 见表2。

    表1 浙江某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爱情态度量表6个维度得分比较(略)

    表2 某高校男女大学生在爱情态度量表6个维度上得分比较(略)

    由表2可见,经t检验,男女大学生在爱情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大学生在情欲爱、游戏爱及奉献爱3个维度的得 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3 讨论

    3.1 爱情态度量表应用的分析 Hendrick等编制的爱情态度量表是研究爱情的重要工具。从国内外应用来看,Davies(1996) [4] 采用此量表测量大学生及研究所学生的爱情态度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Levesque(1993) [5] 使用自行修订后的该量表,测查了青少年的爱情态度。台湾学者吴昭仪(2003)等 [6] 也使用自行修订后的该量表做相关研究。本研究将原量表的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改为百分比6点符合程度,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30题在中国大陆应用具有心理计量学要求的信度与效度,某些具体指标甚至好于台湾。

    3.2 不同年级学生爱情倾向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较大一年级学生倾向于现实爱,更多地站在现实的角度选择符合自己想法的异性朋友。选择对象时,可能会考虑对方家庭环境、父母亲观念、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及未来成就,而且在双方交往过程中,不仅仅限于谈情说爱,还会督促对方努力上进,以增加对方的价值认识。从得分上看,大一年级学生在游戏爱、友伴爱2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四年级学生,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情欲爱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一年级学生,但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3 男女大学生爱情倾向的差异 研究结果还显示,男大学生在情欲爱、游戏爱及奉献爱3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友伴爱、现实爱与狂热爱男女大学生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这一结果与台湾吴昭仪 [6] 的研究不尽相同。吴昭仪(2003)对948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男女学生调查后发现,男生在情欲爱、游戏爱及奉献爱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友伴爱及现实爱上显著高于男生,在狂热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参考文献

    [1] HENDRICK C,HENDRICK SS.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1986:50,392-402.

    [2] 王庆福.大学生爱情关系径路模式之分析研究.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1995.

    [3] 肖海雁.大学生爱情观差异性的比较研究.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69-71.

    [4] DAVIS MF.EPQ correlates of love styles.Personal&Indiv Dif,1996,20(2):537-259.

    [5] LEVESQUE R.The Romantic Experience of Adolescents in Satisfying Lov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3,22(3):219-250.

    [6] 吴昭仪.大学生的共依附与爱情态度之相关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 魏源(1963- ),男,湖北仙桃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黄石 4350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