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7827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程纪奎 袁长江 陶芳标
第1页

    参见附件(197KB,2页)。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7-0652-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创伤和损伤;暴力;儿童;农村人口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产物,特指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打 工,使未成年儿童留在家乡,缺少父母一方甚至双方有效的监护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 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心理社会能力发育偏离以及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儿 童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

    1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的父母将儿童托付给在家的一方或长辈、亲戚朋友等,受托方(监护人)的选择及其 照顾的好坏会关系到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与发展。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李庆丰[1]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 分为隔代、上代(亲戚和朋友)和自我监护,未考虑父母一方抚养类型。段成荣等[ 2]将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分为单独留守,占4.41%;与父亲留守,占2.46%;与母亲留 守,占7.73%;与父 亲以及其他亲属留守,占25.96%;与母亲以及其他亲属留守,占8.04%;与其他亲属留守 ,占51.76%。叶敬忠等[3]以社区为研究单位,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4 类,即隔代( 祖辈)监护、单亲(父亲或母亲)监护、上代(亲戚或邻居)监护、同辈(哥哥姐姐或自我 )监护等,对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地区10个村庄的调查结果表明,前2种类型分别占16 .9%和79.2%。殷世东等[4]将留守儿童监护分为单亲监护型、祖辈监护型、亲朋 监护型和自我监护型,安徽省皖北地区的4种监护类型分别占52.5%,40.5%,4.7%和2.3 %。

    综合研究表明,尽管调查地区不同,但全国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都是以单亲监护为主,其 次为隔代监护。而在单亲监护类型中,又以与母亲留守为主,这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文化有关。单亲监护特别是母亲作为监护人,面临着很多的家庭教育压力。一方面 单亲监护人面临着繁重的农活及家务劳动负担,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和情感交流;其次是农 村地区的女性往往文 化程度偏低,难以胜任对子女的教育任务。隔代监护则可能发生对儿童生活照顾不够理想、 对儿童学习辅导或监督束手无策、对儿童缺乏情感沟通或缺乏管教等[5]。

    2 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最易出现和给予关注较多的问题。鉴于国外对亲属抚养儿童心理 卫生问题研究经验,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需求进行广泛的评价[6]。

    2.1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既往的观点认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偏低 ;还有一些研究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