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7828
中专毕业生心理特征及就业心理问题防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李济平 叶临湘
第1页

    参见附件(208KB,2页)。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7-0653-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就业;综合预防;学生

    在目前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学历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压 力[1]。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 ,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 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下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1 中专毕业生心理特征

    初中生考进中专后,学习压力减轻,思想变得活跃,但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相应得到锻炼 和加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 为自卑失落、焦虑紧张、自私嫉妒、消极逆反和悲观失望[2]。且中专生正处于少 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特征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上惧 怕失败,成 绩不稳定;做事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差,意志薄弱,态度消极; 心理压力大,过度焦虑,性格抑郁;嫉妒心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恐惧交往,疑心过重 ,有强迫性行为等[3]。

    1.1 中专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 刘红敏等[4]用SCL-90症状 自评量表对中专毕业生进行心理测量显示,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1% ,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蔡水清[5]对师范学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 查显示,学生就业不安症状出现率为21.23%。李敬先等[6]对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 进行调查显示,37%的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存有慢性躯体不适、紧张、焦虑、敏感多疑、任 性、逆反、幼稚外露、刻板、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陈基泽 等[7]调查显示,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同时,中专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受性别、城乡、家庭、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毕业生 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毕业生,农村学生常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 病性,而城市学生常见敌对、强迫症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卑率明显较高;女生心理健康 问题比男生严重。

    1.2 中专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偏见 中专生就业难,有社会的、客观方面的原 因,更有中专生本身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即人才市场方面的原因。今后人才市场 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中专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主观方面即对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认识,只 期望在大城市工作,一味地追求高薪、舒适而又无风险的工作;有些学生认为顺利就业 只能指望父母、亲友、学校等,自己无能为力[8]。吴聚英等[9]对200名 四年制中专护生毕业前择业心理进行调查发现,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途感到渺 茫,就业意识不够成熟,择业时看重专业;贾长宽等[10]对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 心态调查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