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1755289
心理素质训练改善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的近期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薛朝霞 梁执群 刘 俊 陈 伟 周海娜 温志光 倪 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28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情绪水平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0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1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流调用抑郁问卷上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健康水平。

    【关键词】 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情绪;结果评价(卫生学)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079-02

    Near-term Evaluation of Mental Training on Emo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XUE Zhao-xia,LIANG Zhi-qun,LIU Jun,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College of Humanitie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mental training on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mot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By cluster randomized sampling,208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103) experiencing 1 month mental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n=105) with no training.Their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Depression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lusion Mental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 emotion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Intervention studies;Emotions;Outcome assessment(Health care)

    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等方面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背负了情绪失调的困扰。有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生活事件的压力,28.6%的学生承受着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困扰,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西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新生2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一系学生为干预组(103名),二系学生为对照组(105名)。

    1.2 方法 对干预组的学生实施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对2组大学生进行性别、家庭、奋斗目标、人格特征等一般情况测查和心理问卷测量。心理问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2](只选取了其中神经质和内外向2个分量表)、自我接纳问卷[3]、应付方式问卷[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状态焦虑问卷[6]、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7],干预后对2组学生进行心理问卷复测。本次使用的状态焦虑问卷和流调抑郁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与抑郁情绪越多。

    本次心理素质训练干预时间共8次,每次2 h,在大教室中进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团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结合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案例分析、即兴演讲、歌曲欣赏等多种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知、情、意多方位干预。干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高大学生个体心理资源,通过了解自我、分析自我,从而更加接纳自我、明确目标,学会培养坚强意志和塑造积极自信的个性;二是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资源,通过了解自己的社交心态和交往模式,在沟通交流中相互探讨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从而增加自己的社会适应功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工作条理化训练,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提高自己的应挫能力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四是通过艾理斯的情绪ABC理论,学习情绪调控训练实践,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适时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自己的情绪健康。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比较 分别对2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1。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差值回归分析 分别以2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差值为因变量,以一般情况及其他问卷的得分改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得分几乎没有改变,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焦虑、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提示本次干预可有效抑制大学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增加,及时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健康水平。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略差于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其中,焦虑情绪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增加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和求助应对方式的使用及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的途径来实现的。抑郁情绪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增加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社会支持资源、合理应对方式及降低幻想应对方式等途径而实现的。同时提示,具有神经质倾向的女大学生更易出现较多的抑郁情绪,干预效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当个体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增加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