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特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203KB,2页)。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6-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家庭特征;学生
家庭不仅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轨迹关系密切,在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不会因为离开家庭环境到大学校园生活而弱化其影响力。为了解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1月随机选取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6所普通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城镇女大学生72名,农村女大学生175名;城镇男大学生34名,农村男大学生121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6.66%;有效问卷402份,有效率为89.33%。本调查问卷由2个部分构成:一是家庭背景特征,包括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关系和家庭结构;二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记1~5分,3分以上为阳性。
数据统计分析运用SPSS 11.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父母不同职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1。
2.2 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2。
2.3 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不同家庭结构主要指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见表3。
2.4 城乡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群体最易造成伤害的是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同学关系、恋人关系、同寝室室友关系、师生关系、老乡关系等,对就业压力无所适从,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和现象不能正确看待,从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此外,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也较普遍。
父母不同职业及不同收入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可能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意识有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比城镇大学生严重,与刘迎春[1]的研究结果一致。部分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躯体的不良反应相应增多,使之失去应有的自信心。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忧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避免使用过激言语,以减少对立局面的出现。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社会角色的性别特征以及不同性别学生的性格存在差异有关。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家长应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之健康成长;高校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应关注单亲家庭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