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754596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第4期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汉语特定阅读障碍(SRD)儿童的语音加工、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能力,探索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缺陷。方法 依据ICD-10和CCMD-3诊断标准,确诊SRD儿童28人;同时,以年龄、年级、性别、父母文化及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条件,按1∶1配对从某普通小学选择正常儿童28人为对照组。应用挑异音(辨声母、韵母、声调)、语音短时记忆、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辨真假字测验等对2组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SRD组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5.09 vs 21.82±5.85,P<0.01),其中辨声母、辨韵母、辨声调3项测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6.25±2.29 vs 8.21±1.20,P<0.01;4.18±2.44 vs 6.75±2.34,P<0.01;5.07±1.98 vs 6.86±3.43,P<0.05);语音短时记忆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43±1.14 vs 6.64±1.13,P<0.01)。综合来看,SRD组儿童的语音技能比对照组差(F=8.844,P<0.01)。在快速命名测验的2项分测验——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中,SRD组的命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长(42.89±14.54 vs 29.49±5.65,P<0.01;22.24±6.14 vs 16.55±4.04,P<0.01)。SRD组儿童辨真假字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34.86±4.51vs 37.11±2.94,P<0.05)。对各类不符合规则的假字的判断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存在语音技能、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等语言能力缺陷。

    【关键词】 阅读障碍;语言;对比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299-03

    特定阅读障碍(specific reading disorder,SRD) 是指有正常的智力和适当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却特殊的、持续的不能获得有效的阅读技能,是学习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特殊性学习障碍的80%[1]。SRD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自我概念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相当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以后,因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对SRD矫治训练的依据,主要来自对SRD认知特征及其机制的探索研究。

    SRD的语言特异性理论认为,SRD来源于语言学层次的加工缺陷,SRD者言语信息的表征和加工上存在障碍。研究表明表音文字系统SRD儿童的主要认知缺陷是语音加工能力的核心缺陷,如语音意识、语音短时记忆等,其中语音意识问题是核心缺陷[2-4],此外还有快速命名能力缺陷和正字法技能缺陷[5-7]。

    笔者参考国内外语言技能的通用研究范式,设计了语音技能、快速命名和正字法技能测试,以考察汉语SRD儿童的这些语言技能水平,旨在探索汉语SRD儿童的认知加工缺陷,为其认知机制研究和干预矫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SRD组:依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观察、作业调查、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学业情况综合评定,由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门诊诊断SRD儿童28名,平均年龄(10.12±1.42)岁,男22例,女6例。入组标准:(1)学习经历正常,但学习能力差(语文成绩位于全班成绩的5%以下;(2)教师和家长问卷[8]评价儿童有阅读能力落后的表现;(3)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The Pupil Rating Scale Revised Screening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PRS)[9]评分低于60;(4)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测验IQ>70;(5)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广泛性发育障碍、情绪障碍和视听觉障碍。

    正常对照组:以年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职业等为匹配条件,按1∶1配对,从广州市某普通小学选出28名正常阅读能力儿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0.06±1.29)岁,男22例,女6例。经配对t检验,其年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职业与S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实验前,服从医学伦理原则,获得被试监护人同意,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语音技能测验 (1)挑异音:根据传统的怪球(oddball)范式[10-11],要求被试挑出听觉呈现的一系列音中与众不同的1个。分为辨声母、辨韵母、辨声调3个部分,每个部分10题,共30题。每答对1题得 1分,3个部分得分总和为儿童该项测验的成绩。(2)语音短时记忆[10-11]:类似于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共设有8组汉语音节,按照每组组成的汉字个数由少到多依次排列。向被试口头呈现每组汉字的读音,让被试将所听到的汉字组口头重述出来。每组2试,直至被试2试均不能完整重述为止,以被试所能复述的最多的汉字读音个数作为其语音短时记忆位数。

    1.2.2 快速命名能力测验 快速命名的测验范式多数是让被试命名单独或连续出现的图片、颜色、数字或字母[10-12]。本研究选用了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来考察SRD儿童的命名速度问题。实验设计采用2(组别)×2(材料)二因素混合试验设计。材料分颜色快速命名和数字快速命名2个分测验。颜色快速命名的刺激材料为随机排列于A4纸上的红、黄、蓝、绿4色方块,每行5个,共8行;数字快速命名的刺激材料为2,4,6,7,9数字,随机排列于A4纸上,每行5个,共8行。要求被试尽快命名连续呈现的颜色、数字。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

    1.2.3 正字法意识测验 在中文阅读研究中,正字法意识测验常采用真假字判断测验来考察被试汉字组字规则的意识和对汉字结构的认知[10-11]。本研究选用真假字判断测验来评估汉语SRD儿童的正字法意识。实验材料为45个字,其中常见真字7个,罕见真字8个,符合组字规则的假字8个,不符合组字规则的假字22个(部件位置错误8个,部件方向错误7个,部件笔画增减7个)。让被试判断哪些是真正的字,哪些不是字。记录各类字判断正确数。指导语为:“下面的字有些是真正的字,有些不是字。请判断哪些是字,哪些不是字。在真字后面画“√”,在假字后面画“×”。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基本资料进行两组间的配对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2组儿童语音技能测试结果比较 SRD儿童的挑异音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在辨声母、辨韵母、辨声调3项测试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RD儿童的语音短时记忆位数也比对照组少,提示SRD儿童的语音技能比对照组差。见表1。

    2.2 2组儿童快速命名测试结果比较 经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材料变量主效应显著(F=216.567,P=0.000),组别变量主效应显著(F=20.827,P=0.000)。材料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0.955,P=0.002) 。说明对不同材料(颜色、数字)的命名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命名材料对命名时间有显著影响。对2组儿童的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反应时间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SRD组儿童颜色快速命名和数字快速命名反应时间都比对照组长。见表2。, http://www.100md.com(黄 旭 静 进 吴汉荣 邹小兵 王梦龙 李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