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6年1-5月学校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6年1-5月份学校流感流行特征,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天津市2006年1-5月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突发疫情报告及“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个案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个案调查。结果10起爆发疫情累计发病929例,平均罹患率为6.54%,均由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所致;集中出现在3-4月,波及8个区县10所中小学,5~12岁发病人数占所有病例的67.18%;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 d,爆发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1 d。经检验,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与罹患率(r=0.86,P=0.001)及疫情持续时间(r=0.68,P=0.031)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学校是易发生传染病爆发的场所,及时报告疫情、有效落实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关键词】 流感,人;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1.7 R 1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10-02
, 百拇医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季节性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类疾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群发性高的特点。2006年上半年天津市中小学校发生了多起乙型流感爆发疫情,为了解其流行特征,现就该市2006年1-5月份流感爆发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疫情资料 2006年1-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突发疫情报告,以及“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个案报告和病例个案调查表。
1.1.2 判定标准 流感爆发疫情监测及处理依据《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流感病例诊断标准参照GB 15994-1995。
1.1.3 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定义 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 百拇医药
1.2 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采集爆发点症状典型的病例(发病3 d内)咽拭子标本,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CDC)采用MDCK传代细胞进行病原分离,并经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离株鉴定。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6年1-5月天津市共报告10起流感爆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涉及8个区县的8所小学和2所中学。累计报告发病929例,平均罹患率为6.54%,最高罹患率达15.52%。
2.2 临床特征
2.2.1 临床表现 主要以上呼吸道和全身症状为主,对其中324例流感样病例个案分析显示,病例以中度发热(38~39℃)为主(84.88%),其次为咳嗽(82.72%)和咽痛(65.12%),近50%的病例有鼻塞流涕,少数病例(4.01%)伴有腹泻。
, http://www.100md.com
2.2.2 并发症 324例个案病例中有48人(14.81%)出现并发症,主要为支气管炎(66.67%),其次为肺炎(29.17%)、哮喘(12.50%)和中耳炎(2.08%)。
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10起疫情共检测咽拭子标本6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8株(阳性率为58.46%),均为乙型Victoria系。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10起爆发疫情集中出现在2006年3-4月,3月发生8起,高峰在3月20日,发病数超过50例(图1)。
2.4.2 地区分布 10起爆发疫情分布在8个区县,约占全市总区县数的50%;市区、近郊、远县均有疫情发生。6个区县地理位置相邻,除2个区县均报告2起外,其余6个区县各报告1起。
2.4.3 人群分布 9起爆发(1起爆发未报个案)共报告838例病例,其中男性449例,女性389例,性别比为1∶0.87;年龄最小5岁,最大19岁,平均11岁。主要为小学生,5~12岁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7.18%;学前班和中学高年级发病数较少,仅占2.39%和1.07%。
, 百拇医药
2.4.4 流行强度 10起爆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6.54%,最高为15.52%,最低为1.86%;其中5所学校的罹患率接近或超过10%;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最短4 d,最长19 d,中位数为8 d;爆发持续时间最长35 d,最短11 d,中位数为21 d。经检验,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与罹患率(r=0.86,P=0.001)及疫情持续时间(r=0.68,P=0.031)之间均呈正相关。
2.5 疫情信息来源 10起疫情中,2起为市CDC监测人员通过流感监测医院报告数据发现,并采取主动追踪报告,罹患率分别为2.17%和2.92%,疫情持续2周。其余8起爆发均由学校校医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其中5起罹患率≥10%,持续时间在20
d以上。
2.6 控制措施评价 辖区疾控机构普遍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治疗发热学生、加强晨检、开窗通风以及停课等。图2所示为a小学和b小学爆发出现后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分别为疫情发生后第14 d和第20 d;发病曲线显示,采取措施后仍有续发病例且持续10 d左右才自然消退。
, 百拇医药
3 讨论
10起爆发疫情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 d,而此次疫情传代周期为2~4 d,疾控机构接到报告时已发生3~5代续发病例。统计学结果也说明,报告不及时造成疫情的高罹患率和较长持续时间[1-2],不利于疫情控制。
2起爆发疫情是通过监测分析发现,由于报告及时,罹患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其余8起爆发疫情。因此,合理利用监测系统及时进行趋势分析,开展主动搜索可较早发现爆发疫情,防止疫情蔓延。
a和b小学的疫情曲线显示,虽然疾控机构提出控制措施,但由于学校未能较好落实,续发病例仍继续出现,流行曲线呈自然感染过程,疫情消退不是采取控制措施所致。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应进一步增强传染病爆发疫情报告意识,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落实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同时疾控机构应追踪评价各项措施的效果,科学指导学校有效控制爆发疫情。
4 参考文献
[1] 段红英,陈碧云,刘富强,等.2004年湖南省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848-850.
[2] 宋俐,谭兆营,朱凤才,等.4起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5,9(6):584-587.
(收稿日期:2007-12-12), http://www.100md.com(李 琳 董晓春 陈 静 张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