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发生的23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233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手、口腔和脚。发热61例,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学生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没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5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17-02
手足口病多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及初秋季节,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1]。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2]。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于 1981年始见于上海,1983年天津市出现了手足口病的流行[3]。手足口病可在幼托机构等儿童聚集区引起爆发流行,是夏季肠道传染病防制的重点。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6-12月共发生了645例手足口病例,占全年的96.85%,抽取其中的233例作为样本。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1.2 方法 采用“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病例调查处理一览表”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人群分类、体温情况,是否有口腔溃疡、疱疹的发生部位、1周前外出史、1周内有无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有无生吃瓜果蔬菜史、有无喝生水的习惯、有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以及是否和其他儿童共用毛巾、手帕、玩具等。用SPSS 12.0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3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时间分布:6月份12例,7月份65例,8月份17例,9月份38例,10月份32例,11月份55例,12月份14例。
, 百拇医药
2.2 人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1~5岁年龄组,占所有发病人数的90.56%。233例病例中,托幼儿童151例,散居儿童70例,学生12例。男性138人,女性95人,性别比为1.45∶1。
2.3 发病病史 1周前有外出史24人,占10.30%;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57人,占24.46%;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43人,占18.45%;有喝生水习惯的9人,占3.86%;饭前便后洗手的203人,占87.12%;和其他儿童共用毛巾、手帕、玩具的106人,占45.49%。
2.4 临床表现 233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等。发热61例,占总例数的26.18%,体温37℃~38℃的29例,38.1℃~39℃的20例,高于39℃的12例。233例病例均有疱疹,疱疹部位在口腔的有181例,占77.68%;皮肤疱疹在手的有223例,占95.71%;皮肤疱疹在脚的有178例,占76.39%;皮肤疱疹在手臂的有27例,占11.59%;疹在腿上的有21例,占9.01%;在臀部的有25例,占10.73%;在躯干的有25例,占10.73%。
, 百拇医药
233例病例中,发热病例61例,且体温较高(平均38.05 ℃),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而学生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5,P<0.05);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χ2=9.504,P<0.05);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χ2=9.148,P<0.05);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χ2=6.709,P<0.05)。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发生范围广。233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4]。主要分布在1~5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90.56%),与2000年山东省一些地区调查结果[5-6]一致,主要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故易引起交叉感染[7]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受到肠道病毒阴性感染,而获得自然免疫[8]。该组病例的发热率为26.18%,相对较低,可能与2岁以内的儿童所占比例较低(12.45%)有关[7]。有报道显示,2岁以内儿童占发热病儿的90.8%,揭示了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的规律[5]。233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口腔、手和脚,其次发生在臂、躯干和腿。
, 百拇医药
本次研究对手足口病病例发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人群分类、是否有口腔溃疡、病人接触史和生吃瓜果史在发热组和无发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而学生发热率又高于托幼儿童,这可能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热所占比例越高,症状越重[9]。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在每日晨检中,发现皮疹即提醒家长到医院医治,从而得到及时早期治疗[10],症状也较轻。学生发病人数较少(5.15%),年龄大的孩子耐受性也好,症状较重的才去治疗,轻的可能就不去就诊,可能存在着选择偏倚;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口腔溃疡会导致儿童厌食;同时粘膜破损也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症状较重,发热病例也相对较多;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能够回忆起有接触史的儿童可能症状比较明显,被接触的孩子发病后症状也有可能是相对较重的;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没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生吃瓜果蔬菜增加了病原体经口传播的机会,因而容易引起发病。
据国外资料报道,手足口病有在人群中每隔2~3 a流行一次的规律[11]。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迄今尚无特殊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12],因此,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用品及托幼机构玩具进行消毒,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预防的重点;另外,对儿童家长、教师也要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3]。
, 百拇医药
(该调查工作得到了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房山区中医院等各家医院防保科人员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班弟,陈莉,张国明,等.一起学校手足口病爆发的调查报告.疾病监测,2006,21(6):334-335.
[2] 叶慧青.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小型爆发疫情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0):514-515.
[3] 杨延民.肥城市2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06,21(12):684.
[4] 陈德颖, 林向利,杨正辉.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疾病监测,2006, 21(8):435-442.
[5] 王晓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72.
, 百拇医药
[6] 许华茹,杨林,于秋燕.济南市2003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56-557.
[7] 于雪静,闰静,王皓,等. 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373.
[8] 张秀慧,王雪平.健康教育对防治手足口病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经验交流,2006,3 (2):136-160.
[9] 沈艳辉,孙培源,贾 蕾.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的调查分析.疾病监测,2006 ,21(4):200-201.
[10] 刘跃,吴智娟.小儿手足口病 172例临床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2(2):127-128.
[11]葛瑞华. 肥城市138例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医学动物防治,2004,20(12):746-747.
[12] 庄振荣.天津市开发区手足口病三起小型爆发的调查分析. 口岸卫生控制,2006,12(1):36-37.
[13]谭洁,何稚青,杨 洪.深圳市2004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理及病原学检测.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 345-1 346.
(收稿日期:2008-03-12;修回日期:2008-04-29), 百拇医药(项 娜 于海柱 崔兰梅 李丽丽 邓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