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差异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88-02
【关键词】 成就;定向(心理学);对比研究;学生
成就目标是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征[1]。成就目标定向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在这些特征上的稳定趋向。近年来,Elliot等[2]提出了将成绩-掌握和接近-回避的区别相交叉的2×2成就目标结构,即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在掌握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任务的学习、掌握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以及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在掌握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心如何避免不理解,个体判断成功的标准是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在成绩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于如何表现得比别人优秀和胜过他人,以表明自己最棒;在成绩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心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显得比别人笨[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所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不同,对个体成就的影响也不同[4]。在日益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成就目标,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素质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就目标的四维结构框架,主要分析和探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上的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