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模式评析(1)
【文献标识码】 A【中图分类号】 G 478.2 F 840.68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81-03
【关键词】 医疗补助;社会保障;方式;学生
始于1953年1月的我国高校公费医疗制度,现阶段存在着资金不足、补偿标准低、覆盖面窄、重大疾病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等问题。这还仅是覆盖计划内统招的大学生,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的学生都没有国家拨款。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患病学生不堪重负,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呼声日益强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列出了今后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4种方式[1],即通过社会统筹、商业保险、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以及个人自费途径来解决。本文初步按照以上思路,结合当前各种改革模式进行剖析,希望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把大学生医疗保障纳入社会统筹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在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全民医保、共享健康”的过程中,正在尝试把大学生医疗问题由过去的社会保障变为社会保险来解决,具体操作上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以郑州市、南京市和广州市为代表;另一种是建立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上海市为例。各个城市把大学生医疗保障纳入社会统筹的尝试,有其鲜明的特点。
1.1 医保覆盖范围更广泛 包括了所有在校的大学生,变过去多年来医疗保障只覆盖公办高校计划内的学生为全体在校大学生(包括公办高校计划外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的医疗保险,上海明确规定包括研究生。
1.2 户籍学籍要求更宽松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统筹的新举措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