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亚健康对自杀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2)
1.3 排除标准 填写漏项较多(漏填率>15%)以及前后2次调查编号无法统一的问卷。
1.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进行资料录入,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青少年学生不同性别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比较基线调查中不同亚健康症状数学生3个月内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比较 见表1。最近3个月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1.4%,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青少年亚健康与自杀心理行为
2.2.1 不同性别不同躯体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躯体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2.2.2 不同性别不同心理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
2.2.3 不同性别不同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4。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关于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发生的报道很多,但每个研究者选择自杀心理行为发生的时间维度往往不同(1 a或1周等),因此报道的结果有较大差别。孙莹等[12]对合肥市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过去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女生各项均高于男生。熊光练等[13]对我国4座城镇的初中生研究显示,过去1 a内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7.4%,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9.5%,女生均高于男生。Sidhartha等[14]对1 205名12~19岁的青少年研究发现,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1.7%和8.0%,而在过去1 a的检出率分别为11.7%和3.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本次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相对低于以上调查,这与调查的时间较短以及选择研究对象中没有纳入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发现,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表现为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压力不同有关,提示女生群体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 百拇医药
Marshall等[15]对1 521名阈下创伤后精神障碍者研究发现,随着阈下创伤后精神障碍症状的条目增加,自杀意念及其他多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增加;即使在控制了重度抑郁的影响后,阈下创伤后精神障碍仍对自杀意念的发生有显著作用。而不良人际关系、较高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症状也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6]。Lewinsohn等[6]建立队列研究发现,阈下双相性精神障碍青少年与自杀未遂关系紧密,而且其成年初期重度抑郁的发生相对增加。Fergusson等[8]研究显示,如果青少年时期出现阈下抑郁,那么17~18岁以后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次研究也发现,无论躯体亚健康,还是心理亚健康都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随着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而增加。如何对亚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青少年自杀防制的重点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0-11.
, 百拇医药
[2] SMITH WR, NOONAN C, BUCHWALD D.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chronically fatigued patients. Psychol Med, 2006, 36(9): 1 301-1 306.
[3] FULLER-THOMSON E, NIMIGON J.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Fam Pract, 2008, 25(6): 414-422.
[4] KLOMEK AB, MARROCCO F, KLEINMAN M, et al. Peer victimization, depression, and suicidiality in adolescents. Suic Life Threat Behav, 2008, 38(2): 166-180.
, 百拇医药
[5] BALAZS J, BITTER I, LECRUBIER Y, et al. Prevalence of subthreshold form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ersons making suicide attempts in Hungary. Eur Psychiatry, 2000, 15(6):354-361.
[6] LEWINSOHN PM, SEELEY JR, KLEIN DN. Bipolar disorders during adolescence.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3, 418:47-50.
[7] NRUGHAM L, LARSSON B, SUND AM. Specific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isorders as associates and predictors of suicidal acts across adolescence. J Affect Disord, 2008, 111(1): 83-93.
, 百拇医药
[8] FERGUSSON DM, HORWOOD LJ, RIDDER EM, et al.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an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adulthood.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 62(1): 66-72.
[9] 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 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 1 025-1 028.
[10]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 1 031-1 033.
[11]万宇辉,胡传来,陶芳标,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反应度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 1 035-1 036.
, 百拇医药
[12]孙莹,陶芳标,高茗.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 27(1):33-36.
[13]熊光练,吴静,沈秋英,等. 中国四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况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 28(2): 127-130.
[14]SIDHARTHA T, JENA S. Suicid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Indian J Pediatr, 2006, 73(9): 783-788.
[15]MARSHALL RD, OLFSON M, HELLMAN F, et al. Comorbidity, impairment, and suicidality in subthreshold PTSD. Am J Psychiatry, 2001, 158(9): 1 467-1 473.
[16]范引光,肖琴,李文先,等. 医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4): 823-825.
(收稿日期:2009-03-20), 百拇医药(万宇辉 陶芳标 胡传来 袁长江 齐秀玉 邢 超)